兰祥祥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制造业技工性人才短缺的提案》收悉,结合人社工作职能,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技能人才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两个稀土基地”和“世界稀土之都”“世界绿色硅都”建设的重要力量,加强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对于增强我市核心竞争力和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目前,我市从业人员共127.7万人,其中技能人才48万人,占全市从业人员总量的37.6%,超过全国平均水平7.6个百分点。
二、采取措施
近年来,我市聚焦“两个稀土基地”和“两都”建设,紧紧围绕钢铁、铝业、稀土等传统优势产业领域技能人才需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全力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技能人才队伍逐年壮大,为我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一)优化政策机制。建立了包头市技能人才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成立了包头市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工作专班,出台《包头市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实施意见》《包头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实施意见》《包头市打造“工匠之都”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开展订单、定向式培养企业新型学徒7020人。
(二)强化技工教育。我市共有技工院校10所,共开设9大类、31个专业,涵盖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物联网应用技术、新能源汽车制造与装配等多个智能化装备相关专业,可开展中级工班、高级工班、预备技师班三个培养方向的教学工作。我市累计拨付技工院校及“双挂牌”职业院校项目建设资金4080万元,创建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5个、自治区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6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3个、自治区级技能大师工作室5个,国家级竞赛集训基地2个、自治区级竞赛集训基地3个。深入推进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我市技工院校4个专业入选人社部全国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建设专业。
(三)打造培育载体。人社部将我市内蒙古冶金技师学院列为全国首批59家技能根基工程培训基地之一,自治区政府在我市设立内蒙古机电技师学院、内蒙古冶金技师学院,专项培养预备技师。“十四五”以来,累计举办各类技能大赛50多场次,共有300余家规模以上企业、2万余名技能人才参与。积极参加全国、全区职业技能大赛,并获得多项荣誉,在全区首家对自治区赛、国赛、世赛获奖前三名选手奖励89万元。目前,我市建设国家级、自治区级竞赛集训基地7个,拥有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10家,占全区总量的25.6%;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9家,占全区总量的32%;自治区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18家,占全区总量的16.5%;自治区级技能大师工作室32家,占全区总量的31.4%。其中,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及自治区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数量均居自治区首位。
(四)完善评价体系。积极构建职业资格评价、等级认定、能力考核等多元化评价体系,全市认定自主评价机构78家,累计34.8万人次取得各级各类职业资格证书,在全区首批评聘特级技师、首席技师62人;投入资金466万元,在全区首家实施国际焊接技师、智能制造、可编程逻辑控制等高技能人才培育项目,培养国际认证高技能人才840人,填补了自治区在本土国际化高技能人才培养领域的空白。
(五)推进产教融合。推动技工院校积极与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校企合作企业数达600多家,年均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交流200多次。在技工院校全面推广“企校双制、工学一体”的培养模式,实现了“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校企双师联合培养”良性发展机制。
(六)升级招才引智活动。创新博士后引才工作方法积极组织建站单位通过春、秋季校园招聘会、博士包头行、招就处长包头行等活动加强与自治区内外高校院所的合作联系,引导工作站根据自身的发展方向及市场需求确定科研项目,精准引进博士进站。同时针对包头市在引才方面的客观实际开拓引进思路,探索实施由高校流动站引进博士,高校与企业人才共享,使进站博士在高校院所与工作站两地轮流开展科研活动。建议打破地域观念,允许博士充分利用企业在大城市里所设立的研发中心、“人才飞地”等平台开展科研工作,补贴政策按照我市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进站人员给予补贴。
三、取得成果
(一)在技工院校开展了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试点工作,企业与技工院校专业建设共同构建“中高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技工院校专业实操课程均能达到60%以上,工学一体化专业实操课程能够达到70%左右。包头市机械高级技工学校的互联网技术、机械加工、焊接技术、汽车制造与维修和机电技术应用等5个工科类专业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全部实现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引企入校”“引校入企”两种办学模式有力的推动了“工学一体化”的产教融合,该校被评为“全国产教融合示范校”。
(二)全市累计获评“中华技能大奖”7人、“全国技术能手”79人、“全区技术能手”349人,高技能人才引领带动、辐射影响力在自治区最为强劲。
(三)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我市累计培养技能人才7000多人次。2024年,我市技工院校共开展企业职工培训5868人次,其中高级工及以上技能人才2515人,占培训总量的43%。五年来,技工院校累计培养毕业生3927人,85%以上直接投身企业技术岗位或通过升学后投身企业生产。
(四)建立由技工院校、重点企业、行业协会等共同参与的技工教育发展模式,联盟内技工院校共享教育资源,实现信息、人力、教学设施和实习实训基地等资源的共享、整合和优化配置,共育师资力量,共享教学资源,共建特色专业,协同互补,实现专业链与产业链、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目前已有42家单位加入,计划于6月召开成立大会,推动联盟发挥效能。
四、举一反三
下一步,市人社部门将聚焦稀土储量世界第一的资源禀赋和光伏产业规模全国最大的产业基础,紧扣钢铁、铝业、稀土等传统优势产业布局技能人才链,深入实施技术技能人才引育提质工程,推动技能人才集聚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全力培养一支技艺精湛、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技能人才队伍,积极打造产业工人队伍建设高地。
(一)建设完善市级高技能人才表彰激励机制,启动包头市“十百千”高技能人才专项培养选拔活动,形成高技能人才培育培养梯队。
(二)推动高技能人才培养平台升级扩容,争取国家和自治区高技能人才载体建设经费500万元以上,开展包头市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包头市技能大师特色工作室评选活动。
(三)支持技工院校发挥教学资源优势,开展市场化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在技工院校推行工学一体化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组织开展高技能人才、技工院校骨干教师赴区外先进城市技能提升研修深造活动。
(四)建立校企融合资源共享评价模式,鼓励技工院校、职业院校、企业和培训学校加强资源共享,采取联合命题方式进行题库建设,形成共建、共用、共享的题库资源。
(五)拓宽技能人才职业通道,全面推行“新八级”职业技能等级序列,重点在稀土行业、钢铁产业、铝产业、装备制造等领域开展特级技师、首席技师评价工作,特级技师比照正高级职称人员享受同等待遇,首席技师薪酬待遇比照企业班子成员享受同等待遇。大力推行“政企校行”合作办赛和“赛会展演”综合办赛模式,建立全市获奖选手、青苗选手信息库,定期举办全市技能大赛。
签发人:杜林春
承办部门:职业能力建设科
承办人:李敏锐
联系电话:6169012
单位名称:包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答复日期:2025年5月2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