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姜天成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在中小学校中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提案》已收悉,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包头市教育局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作为打造教育高地、建设教育强市的主线,实施了“北疆教育心向党”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进学校”提升行动,在党员干部、教职员工中常态化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师德师风教育,在全市中小学生中广泛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民族团结一家亲”等活动,推动“三个离不开”“四个共同”“四个与共”“五个认同”“五观”以及“七个作模范”在师生中扎根。
二、采取措施
(一)关于强化保障措施,夯实工作基础方面。
一是发挥主导作用。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开展情况作为教育督导考核、学校班子领导考核的重要内容,并作为教师考核、职称评聘、职务晋升的重要考察内容,以考核促履职,充分发挥学校在校家社协同育人中的主导作用。
二是加强部门联动。与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共同录制“感党恩 听党话 跟党走——云端主题思政课”,以优质的内容、鲜活的形式丰富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打开方式”;与市民委等部门先后组织6712名学生赴北京、晋中、榆林、鄂尔多斯等地开展了“在包头 知包头 爱包头”“2023年边疆民族地区各族青少年北京夏令营活动”等研学实践活动35场,促进各族青少年交流交往交融;在市档案馆、包头红街、王若飞纪念馆、齐心协力建包钢展陈馆、草原英雄小姐妹故居展馆等场馆设立了一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并围绕场馆特色,开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教学资源,打造富有包头特色的“行走的思政课”。
三是凝聚家校合力。大力实施家庭教育“一十百千万”工程,成立了1个市级、10个旗县区级家庭教育指导机构,选拔、培育了105名家庭教育指导师,将爱国主义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及其工作开展情况作为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考核的重要内容,依靠家庭教育指导师在中小学校面向家长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家校共育活动。以“一周两月”活动为契机,通过“大手拉小手”和“小手拉大手”活动,持续将党的民族政策、民族基本常识等贯穿于家庭生活、家庭教育、家庭建设,鼓励家庭成员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民族团结示范校创建活动,使“三个离不开”和“五个认同”思想深入每一名家庭成员头脑。
(二)关于坚持“三个结合”,建立常态机制方面。
一是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以创建自治区、包头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校”为抓手,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目前,我市共有“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校”自治区级3所,市级170所。大力推进“主题诗文诵读工程”,举办了“聚焦诵读单元 呈现指导策略”全市主题诗文诵读展示暨培训活动,遴选21名教师组成导师团,面向诵读联盟校常态化组织开展教研、集体备课、示范课展示等工作,目前,在东河区、达茂旗等6个旗县区全面推行主题诗文诵读工程,诵读联盟校达到103所。
二是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师资培养。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作为新教师入职培训、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继续教育的必修内容。组织开展了“讲思政、爱包头”全市大中小学首届思政“金课”评选活动,拟围绕“石榴红”“航天蓝”“北疆绿”三个主题评选出思政“金课”43节,课程思政“金课”43节,以赛促教,提升教师将民族团结进步故事讲生动、讲鲜活的能力。
三是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思政教育。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作为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依托8个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改革创新联合体开展相关主题一体化教学和实践研究活动103次。先后举办了“北疆教育心向党 思政铸魂育新人”“新包头 大思政”包头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现场会,充分展示了我市大中小学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各学段思政课的成果。各学校深入探索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的德育功能,如:北重六小开发了《包头是我家》项目性课程,北师大附属学校打造《“点土成金”走进包头稀土》化学精品课,东河区牛桥街小学开展了《坐标包头—六个维度描摹时代经纬》数学项目学习,形成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合力。依托包头市中小学社会综合实践教育中心重点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学路线2条,编写了《包头市中小学研学实践活动精品路线与精品课程集》,为教师上好主题实践课提供参考和依据。
(三)关于加大宣传教育、营造浓厚氛围方面。
一是在中小学校广泛开展“感党恩 听党话 跟党走”群众教育实践活动。学前教育阶段全面开设“立德育苗”课堂,中小学深入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义务教育阶段用好《中华民族大家庭》等教材。高中阶段全面开展“我对祖国深情告白”等活动。全市中小学常态化开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升国旗仪式、主题班团队会、主题班团队日,线上线下开展“习爷爷教导记心中”“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将自治区教育厅印发的《“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思政讲义》充分融入中小学思政课相关章节及历史、语文等相关课程中,创新教育形式,系统深入地讲清楚“六句话”的事实和道理。
二是组织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持续开展“一周两月”宣传教育活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民族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包头实际,以“传承红色基因 坚定理想信念”为主题,通过组织学生到“王若飞纪念馆”“草原英雄小姐妹事迹展览馆”“齐心协力建包钢”红色展厅等开展现场教学,组织全市中小学生观看《国家的孩子》《少年先锋》等优秀红色文艺作品,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听得懂的方式讲好“六句话”的事实和道理,从而对他们的成长产生积极影响。
三是积极宣传推广“道中华”栏目。组织全市中小学师生、家长关注“道中华”微信公众号,关注量达到7万余人,积极推广公众号内容,引导广大师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心灵深处。
三、举一反三
下一步,全市教育系统将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关于全面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的若干措施》及包头市委《关于全面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的具体措施》精神,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教育与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结合起来,融入打造教育高地、建设教育强市专项工作,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机制、保障体系等方面改革创新,确保教育系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一是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品牌。培育示范典型,常态化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和“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教育实践活动,教育引导全市教育系统党员干部、师生群众牢牢铭记“六句话的事实和道理”,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党员干部、师生群众的行为准则和日常习惯。
二是持续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开展“互联网+民族团结”行动,充分利用校园网、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扩大中国特色民族理论创新成果和中华优秀文化精神产品的传播,广泛宣传民族政策、民族常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内容。
三是持续推进“大思政课”建设。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全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以“思政+”为核心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融入各学科教学,深入推进“时代新人铸魂工程”,打造“石榴红”“航天蓝”“北疆绿”思政研学路线,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贯穿全员、全程、全方位。
四是坚定不移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落实普通高中三科国家统编教材使用全覆盖,推动秋季学期义务教育阶段(九年级)化学学科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版教材,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授课。有序推进各族学生同校共班、混班混宿。
五是深入开展“一周两月”活动。充分发挥“红石榴”理论宣讲员优势,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八进”为抓手,讲理论、讲政策、讲身边民族团结进步故事,推动党的民族政策、民族理论深入全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