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
A类
包头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对包头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
第0051号提案的答复
刘海燕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氟化工产业发展的提案》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氟化工产业发展现状
我市现有萤石精粉生产企业7家,形成萤石精粉生产能力60万吨。其中,包钢金石2023年实现萤石粉产量50万吨,产值10.57亿元;2024年产量预计达65万吨,实现产值约20亿元。氟化工企业1家(金鄂博),具备30万吨无水氟化氢、9万吨无水氟化铝生产能力,2023年生产无水氟化氢2.9万吨,实现产值约4.5亿元;2024年预计生产24万吨,实现产值约30亿元。在建项目2家,永和新材料产业园项目,总投资60亿元,主要建设年产10万吨含氟聚合物、12万吨含氟制冷剂等,目前正在进行地基、管网铺设和厂房基础等作业,预计2026年建成投产,全部达产后可实现产值300亿元;科莱博2.1万吨高端精细化学品项目,总投资12亿元,计划6月底开工,2025年8月试生产,全部达产后预计实现产值40亿元。
二、产业发展思路
(一)加大区域协同发展。氟化工是一个系统性非常强的产业,上下游协同更有利于产业做大做强。目前,山北地区已具备萤石加工能力60万吨;包钢金石萤石粉扩产后达到100万吨,具有丰富的资源优势,重点发展氢氟酸、无机氟化物等产业。山南地区具备电石60万吨、烧碱32万吨、焦炭700万吨、甲醇280万吨、硫酸80万吨生产能力,均是氟化工产业的配套产业,重点发展氟碳化学品、含氟聚合物及含氟精细化学品产业,要协同山南山北一体发展,形成区域优势互补的氟化工产业体系。同时,要加强与乌海、鄂尔多斯等地区协同发展,培育形成良好的产业区域生态。以白云鄂博清洁高效高技术的萤石开发利用资源为基础,以四个化工园区为驱动,上下游产品协同发展,到2024年底达到50亿元;到2025年初步构建起“氢氟酸—制冷剂—含氟聚合物—含氟精细化学品”完整产业链,实现产值150亿元;到2027年持续引进一批龙头企业和配套项目,推动氟化工产业由“世界级储量”向“世界级产业”迈进,实现千亿级氟化工产业集群的发展目标。
(二)谋划氟化工产业布局。尽快编制完成《包头市氟新材料产业高质量专项报告》,进一步指导我市氟化工产业发展。依托我市4个化工园区在氟化工配套产业方面的优势,从全国无机氟化物、氟碳化学品、含氟聚合物及含氟精细化学品四大类产品体系中优先招引氟化工行业头部企业、上市公司、独角兽和专业特新企业,提升我市氟化工产业。
(三)推动产业链延伸。无机氟化物方面,重点发展氢氟酸、电子级氢氟酸、氟化盐等无机氟化物产业链。氢氟酸(无水氢氟酸)是整个氟化工产业链的起点,是氟化工产品的基本原料。全国氢氟酸产能323万吨,占世界产能的80%,我市产能仅为30万吨,不足全国的10%。要在帮助金鄂博充分释放30万吨产能的基础上,支持再上20万吨规模,进一步提升氢氟酸产量。电子级氢氟酸主要用于集成电路、光伏、显示器、半导体等领域的清洗和蚀刻,以电池片清洗剂为例,1GW年需要1900吨,弘元16GW电池片年需电子级氢氟酸3万吨。要释放金鄂博电子级氢氟酸产能的同时,积极对接引进滨化集团、中巨芯等企业,力争2025年达到10万吨规模,形成“氢氟酸—电子级氟化物”产业链。氟化铝属无机氟化盐产品,作为电解铝生产中的填加剂(1吨电解铝需要18公斤氟化铝,当前国内氟化铝运行产能62万吨,按照全国铝产能4800万吨计算,需氟化铝86万吨),要加快金鄂博氟化铝一期9万吨项目尽快投产,形成“氢氟酸—氟化盐”产业链。
氟碳化学品方面,重点发展高端制冷剂、灭火剂等氟碳化学品产业链。目前,我国正处于第二代制冷剂加速淘汰、第三代制冷剂进入配额管理向第四代含氟制冷剂过渡阶段。随着国家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出台,未来新能源汽车和家用空调对制冷剂产品的需求会增加。要加快永和12万吨含氟制冷剂项目建设,同时积极招引浙江环新、山东华安、泉州宇极等国内技术领先企业,形成“氢氟酸—含碳化学品—制冷剂”产业链。永和所生产的六氟丙烯还可用于生产全氟已酮,要积极引进利化新材、中化蓝天、浙江诺亚等企业发展新型灭火剂、电子冷却液,力争2025年达到1万吨规模,形成“氢氟酸—全氟已酮—灭火剂、冷却液”产业链。
含氟聚合物方面。重点发展聚四氟乙烯、聚偏氟乙烯等氟树脂,氟橡胶含氟聚合物产业链。聚四氟乙烯是当前氟树脂市场的主流,具有防腐蚀、抗酸碱、耐高低温、低摩擦等方向性能,市场占有率50%左右,主要用于生产制造密封件、垫圈、阀门等产品。同时其改性材料聚四氟乙丙烯,具有较好的阻燃性能,生产电线电缆包覆材料,这个也是我们主攻方向。积极引进江西理文、江苏梅兰、三爱富等企业,力争2025年达到5万吨规模,形成“氢氟酸—四氟乙烯—氟树脂、氟橡胶”产业链。聚偏氟乙烯广泛应用于正极粘结剂、光伏背板膜等领域,我市光伏组件产能22GW,对聚偏氟乙烯需求量较大,1GW需5000吨,合计需11万吨。为此,加快永和氟化工6万吨聚偏氟乙烯建设的同时,引进东岳集团、德宜新材、孚诺林等企业,形成“氢氟酸—聚偏氟乙烯—氟树脂、氟橡胶”产业链。
含氟精细化学品方面。重点发展双氟磺酰亚胺锂、氟苯等含氟精细化学品产业链。双氟磺酰亚胺锂可作为电解液中的添加剂,也可用于聚合物固态电池电解质,随着电池技术的升级迭代,未来固态储能电池将成为主流,届时对双氟磺酰亚胺锂需求将增加。积极引进上海康鹏、广州天赐、时代思康等企业,提前布局该产业,力争2025年达到1万吨,形成“氢氟酸—双氟磺酰亚胺锂—电解质”产业链。以科莱博为龙头,发展含氟苯医药、农药中间体,2025年达到2万吨规模,形成“氢氟酸—氟苯—医药、农药中间体—医药、农药”产业链。
(四)提升生产要素保障。积极协调自治区尽快批复达茂巴润工业园区(6.6417平方公里)、固阳金山产业园区(11.85平方公里)、土右新型工业园区(4.53平方公里)扩区调区。对接自治区尽快拨付工业园区基础设施专项资金,加大化工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化工园区承载能力和安全等级。加快谋划解决山北地区用水问题,在满足现有企业用水的同时,统筹好剩余供水能力,谋划好“以水定产”,尽可能考虑好后续新上项目用水需求或引进用水少的高附加值产业项目(如科莱博项目年只需15万吨水)。同时,支持鼓励存量和新上项目实施节水改造,实现节约用水,缓解用水压力。
(五)加深科技创新研究。依托现有科研院所平台资源和产业基础,畅通产业与高校合作渠道,建立产学研平台,完善人才培养模式。鼓励永和、金鄂博等龙头企业在包头设立研发中心,引进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浙江省化工研究院、浙江大学氟化工重点实验室等研究机构在我市设立研究机构,开展氟化工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和产业共性技术联合攻关,研发创新一批高端含氟新材料、副产品综合利用等含金量高的专利技术,引领全国氟化工产业向高端发展。
(六)全面加强招商引资。以四个化工园区为依托,细分任务,山北地区以原材料深加工为主,山南以终端应用为主,紧盯国内头部企业,成立专门招商工作组,建立协同招商机制,发挥龙头企业带头作用,持续引进落地一批大项目好项目,2024年招商落地10个以上。
(七)向上争取氟化工产业政策。工信部等三部门在《“十四五”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中提出,鼓励综合利用复杂共伴生矿,推进矿产资源领域国际合作,增强矿产资源全球经略能力。要最大限度发挥白云鄂博矿共伴生萤石储量优势,支持包钢金石攻关低品位高硅高磷超细萤石粉生产技术,扩大资源综合利用能力,尽快形成年产100万吨萤石精粉生产规模。针对我市现有萤石矿山企业,推动萤石资源整合,加强与氟化工企业形成合作,对行业龙头、重点项目在萤石资源配置方面给予倾斜。同时,蒙古国萤石储量2200万吨(品位较低且含磷高,利用包钢金石技术完全能够生产),要加强与蒙方对接沟通,利用满都拉口岸优势,提高萤石矿进口,增强氟化工原材料供给保障。
签 发 人:胡强
承办部门:原材料工业科
承 办 人:李扬
电 话:5618407
包头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4年5月27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