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市监发〔2024〕78号
各旗县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稀土高新区市场监管和城市管理局,各科室(局)、直属单位:
现将《助力食品生产企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落实。
包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4年5月24日
助力食品生产企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
为严格落实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规范全市食品生产企业生产加工行为,全面提升生产经营水平,包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立足实际,结合食品生产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和实际需求,制定七个方面16条措施,服务助力食品生产企业练好内功,提升市场竞争力。
一、加强专业知识培训
1.组织全市食品生产企业负责人、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员和检验员,开展质量管理能力提升培训和检验员培训,帮助企业提升管理水平和检验能力。
2.在全市十个食品生产经营重点业态,分别打造一个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落实样板,组织重点食品生产经营业态负责人开展观摩培训,发挥示范企业标杆作用,以点带面持续打造全市食品生产企业良好形象。
二、助推产品质量提升
3.成立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联合服务站”,并在“包检道”开通留言咨询服务,收集企业需求,线上解答企业疑惑;开展“百名专家进百企”活动,为企业食品安全提供“一站式”服务;在食品生产企业实施追溯体系建设,推行HACCP、ISO22000等先进管理模式,将食品龙头企业列入自治区、包头市质量奖培育名单。
4.与监督抽检不合格产品的食品生产企业对接,建立“流动诊所+专家会诊”技术帮扶工作机制,开展不合格原因分析,对企业许可资质、机构人员设置、进货查验、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生产过程控制、出厂检验、原材料及成品储存管理、标识标注、食品追溯体系、良好卫生规范实施、食品安全自查等方面进行全面体检,进一步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三、便捷生产经营准入
5.结合食品生产许可事项调整,适时制定和完善全市统一的办事指南和办理流程,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限。
6.延伸服务链条,积极开展“证前指导”,着重在企业筹备环节,特别是在流程布局、硬件设施等方面提前介入服务,避免申请人因对审批条件了解不够,造成筹备过程多次整改和重建,帮助企业减少盲目投资损失。
四、深化抽检任务改革
7.指导各旗县区、稀土高新区围绕辖区实际,科学制定年度抽检检测计划,明确食品安全抽检重点,增强抽检检测的针对性、有效性、系统性。
8.加强食品安全抽检监测数据分析,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有效反映行业管理现状,助力提升行业产品质量。
五、拓宽检验检测服务
9.统筹分析不合格率高的食品类别,结合食品分类及不合格项目,突出“靶向性”,组织专家团队对重点不合格企业加大风险排查力度,有针对性的制定解决方案,助力企业发展。
10.建设食品生产企业检验人员培训基地,全年培训食品检验员50人以上,采取集中通用技能培训、到企业出厂检验现场查缺指导、开展差别化“一对一”“手把手”实操培训的方式,帮助企业提升检测能力和水平。
11.在“包检道”开通食品生产企业强制检定计量器具免费检定申报页面,开展免费检定服务;为小微食品生产企业减少检验费用,享受5折优惠服务;探索食品生产企业通过“包检道”申请大型检验仪器共享服务,减轻企业自身采购及用工成本。
六、提升品牌形象建设
12.加快食品生产企业“蒙”字标品牌培育,鼓励以固阳黄芪为代表的食品生产企业积极参与“蒙”字标品牌打造。
13.积极利用新闻媒体和政务新媒体平台,宣传食品安全监管措施及亮点成效,发布食品安全消费提示,营造食品安全良好氛围。
14.建立与市农牧局、文旅广电局、融媒体中心等部门的沟通交流机制,探讨“直播带货”模式,拓展“线上销售”渠道,解决产品销售难问题。
七、健全服务机制保障
15.将服务食品产业发展成效纳入对各旗县区、稀土高新区年度食品生产安全监管目标考核,鼓励各旗县区市场监管局、稀土高新区市场监管和城市管理局积极落实支持食品生产企业高质量发展相关举措。
16.推动我市有潜力企业、名优企业建立打假保名优长效机制;建立“预防为主、轻微免罚、重违严惩”的服务型执法新模式;实行包容审慎监管、信用监管,完善信息修复机制,梳理“不予处罚、减轻处罚”清单,最大限度减少对食品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干扰。
附件
助力食品生产企业高质量发展系列活动
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包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助力食品生产企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规范我市食品生产企业的生产行为,全环节、全过程、全链条提升食品安全治理水平,守牢食品安全底线,助力我市食品生产企业高质量发展,现制定本方案。
一、活动目标
以打造“两包”营商环境品牌“升级版”为牵引,通过开展助力食品生产企业高质量发展系列活动,旨在充分发挥各级市场监管部门、食品检验机构及其它各类专业团体作用,通过强化组织领导、组建帮扶专家队伍、提供服务指导建议书、开展经验交流、组织特色培训、在智慧监管服务平台中开设企业在线咨询或申请专家上门服务端口等多种服务措施,对食品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法律疑惑、技术难点、管理漏洞等实际问题,“量身定制”指导和服务,为全市食品产业发展赋能蓄力,让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更有保障。
二、活动安排
此次活动共划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一)固本强基,夯实企业专业知识(5月27日-6月15日)
1.组织全市食品生产企业负责人、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员和检验员,分批次开展食品安全管理、“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制度落实、包装标签标识要求及定量检验等方面专业培训。
2.市局食品生产安全监管科牵头,联合市检验检测中心,建立建设包头市食品生产企业检验人员培训基地,通过线上、线下全年培训食品生产企业食品检验人员50人次以上。
(二)打造样板,让企业学有榜样(6月16日-11月20日)
1.开展“十个一”行动,在全市糕点、饼干、饮料、肉制品、蔬菜制品(酱腌菜)、食用植物油等十个与群众饮食联系密切的食品生产经营重点业态,分别打造一个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落实样板,分批组织相关业态生产企业和小作坊负责人开展观摩培训,发挥示范企业标杆作用,以点带面持续打造全市食品生产企业良好形象,鼓励小作坊“提档升级”。
2.市局食品生产监管科牵头,联合计量、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发展、质量发展局等相关业务科室及市检验检测中心,成立助力食品生产企业高质量发展“联合服务站”,在“包检道”开通问答平台,指定相关业务人员进行答复。
3.依托食品安全检查员、现场审核员“专家库”,开展“食品安全专家企业会诊”活动,结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检查,每月至少联系1家企业,进行“上门体检”,为企业食品安全提供“一站式”服务。
(三)延伸链条,探索长效服务机制(5月27日至12月31日)
1.依托食品生产企业检验人员培训基地,采取集中通用技能培训的方式,每季度组织食品生产企业检验人员培训,针对企业需求定期组织开展食品检验方法培训,开展“一对一”“手把手”实操培训;结合日常监管和“双随机、一公开”到企业现场指导,帮助食品企业提升生产加工过程管控能力和水平。
2.延伸服务链条,积极开展“证前指导”,着重在企业筹备环节,特别是在车间布局、工艺流程、硬件设施等方面提前介入服务,避免申请人因对审批条件了解不足,导致筹备过程多次整改和重建,帮助企业减少盲目投资损失。
3.积极与自治区市场监管局和自治区质量标准院对接,及时了解相关政策要求,加快食品生产企业“蒙”字标品牌培育,鼓励以固阳黄芪、马铃薯为代表的食品生产企业积极参与“蒙”字标品牌打造。对现有8家申报“蒙”字标食品生产企业,成立“联络群”,指定专人联络,每月至少赴1家企业走访调研,及时对接解答相关政策要求。
三、有关要求
一是要迭代固有认识,提升服务意识。市局相关科室和检验检测中心,要提高认识、主动作为,既要当好食品安全的“守门人”,更要当好助力食品生产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服务员”;针对《方案》要求要拿出具体措施,关注服务效果反馈,坚持“抓早”“抓小”,提前介入、及时指导,通过我局“综合服务体系”的建立,助力我市食品生产企业高质量发展,逐步形成以管理提升效益、以效益提升品质、以品质树立品牌的“正向循环”。
二是要密切部门协作,形成工作合力。各项活动牵头科室及人员要将服务行业发展、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理念与日常监管工作有机结合,寓监管于服务中去,条线上市、区、所三级联动,部门间积极协调、互帮互助;各旗县区和稀土高新区市场监管部门主要领导要定期调度、适时统筹,确保各项活动有序展开,取得实效;在落实监管职责的同时,开展摸排调研,在严守食品安全底线的前提下“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解企业之所难”让服务真正跑在监管之前,通过条线与技术机构的支持,共同努力让食品“放心”入口、企业“专心”发展、人民“舒心”消费。
三是要逐步建章立制,建立长效机制。在系列活动筹备组织中,相关科室和检验检测中心要明确工作任务、服务标准、具体措施、压茬推进;旗县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在辖区内引导和树立一批生产条件成熟、品牌意识较强的企业示范性生产经营,以点带面,逐步全面提升;要善于“解剖麻雀”,及时总结经验、梳理剖析问题及原因,努力形成一系列卓有成效、可以复制的“助力食品生产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包头经验”,在工作开展期间要加大宣传引导,紧紧围绕“助力食品生产企业高质量发展”主体,丰富宣传方式,拓展宣传渠道,确保相关工作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