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市民不仅是城市的主人,也是城市文明的受益者,更是城市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一个甜美的微笑,一次执着的追求,一个坚定的信念,都将成为拨动人心灵的音符。在文明的传承中,始终有许许多多平凡、默默无闻的人在为城市文明建设做着贡献,从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家庭、文明村镇,到各级各类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美德少年、志愿服务组织、志愿者、普通市民……他们就在我们身边,他们是你、我、他(她),不论年龄、不论岗位、不分行业,用最朴实的方式践行着“文明包头”理念,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文明市民”素养。
“一约四会”:筑牢除旧布新正乡风的新阵地
链接:移风易俗,表面上是改变行为习惯,实质上是改变价值观念,是一个“老大难”问题,“老”在千年遗风,“大”在千家万户,“难”在除旧布新。我市在推进农村牧区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过程中,与农村基层党建相结合、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相融合,善于激活乡贤文化中的道德力量,引导村民进行自治,完善村规民约,利用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会、村民议事会对村中大操大办的行为进行监督劝诫等等,成为有益的探索。
土右旗:让“小规约”涵养出移风易俗的“大杠杠”
“党建+”引领文明风尚。2020年,土右旗201个村党组织创新开展抓党建促发展“比武争星”活动,从班子建设、产业发展、乡风文明、环境治理等方面切入,制定了“10星”评定内容,涵盖了全旗各部门的涉农中心工作,推动农村党组织敢担当、善作为、勇争先,有效激发了全旗乡村振兴原动力。利用各村(社区)的“大喇叭”、村村通广播、宣传栏、文化墙等形式深入宣传婚丧事大操大办的危害,倡导党员干部发挥带头作用,在操办婚丧喜庆事宜时严格落实申报备案制度,引导党员做移风易俗的践行者和引领者。
“创建+”破陋习立良俗。持续实施乡村道德涵养工程,全旗201个行政村修订完善了自己的村规民约,完成了移风易俗工作村规民约全覆盖。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百姓看得见、听得懂的“土规定”“土口号”,让“小规约”成为群众办理婚丧嫁娶事宜的“硬杠杠”,有效地涵养了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在评选表彰“文明家庭”“最美家庭”“星级文明户”等系列活动中,把绿色节俭作为重要衡量标准,树立鲜明导向,通过先进典型示范作用,影响带动周边群众参与践行。广泛开展“传承好家训、弘扬好家风”活动,挖掘整理和宣传推广家规家训、家风故事,倡导家庭成员理性消费、健康生活。
“文明包头”宣传矩阵传递文明新风
链接:文明城市创建离不开广大市民的支持和参与,每一位市民既是城市的建设者,也是城市文明的受益者。包头文明网利用网站以及微信、微博、抖音、今日头条、视频号等五个新媒体平台,形成“文明包头”宣传矩阵,在引导市民践行文明行为,共筑文明新风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细节入手,抓实市民素质养成。包头文明网利用“文明包头”宣传矩阵,广泛宣传典型事迹、文明行为等内容,引导市民做文明市民,弘扬社会正能量。同时,借助H5、海报、抖音微视频等多种新媒体宣传形式,制作推出了一大批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新媒体产品,以既鲜活又接地气的方式引导市民在文明出行、文明养宠、文明就餐、文明出游、文明礼让、文明上网等多个领域积极践行文明行为,用好习惯代替坏习惯,通过无声的引导,让文明细节落地生根。其中,图文消息《致市民的一封信》受到了市民的一致认可与支持,阅读量高达10万+。
大处着眼,提升城市文明水平。城市文明靠每个市民的滋养来塑造。为激发市民主人翁意识,自去年12月以来,包头文明网陆续开设了“文明包头”市民留言板、“市民随手拍”平台,广泛发动市民群众来“找茬”,在市民的积极参与下,有关环境卫生、交通秩序、小野广告、供暖、流浪犬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得到了有效整改,现已形成了市民留言——文明网转达——各责任地区、部门单位协调处理——文明网反馈的良性微循环,畅通了市民反映诉求渠道,切实提高了市民群众对文明城市创建的参与度与满意度。截至目前,已解决问题近2000件,问题解决了,城市变美了,市民的心与政府也更近了。
文明清泉在校园流淌
链接:校园是筑梦追梦的摇篮。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是每一所学校——无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都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今年3月,市文明委命名表彰了62所包头市第四批文明校园。从文明校园的创建中,我们能找到一些答案。那么,怎样算是文明校园?是不是校园环境优美、文化活动丰富就是文明校园?这些文明校园在教育人、培养人上有什么特别之处?在每一所文明校园的创建历程中,点点滴滴间,文明“密码”将逐一展开。
“三自”模式打造新样态德育。开展学生养成教育,从班级管理任务的认领,到学生课间的监督员,再到全天的值周生巡查,所有任务由学生完成。将美德少年、五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的评选权交给学生,学生在自荐、互评、推优、获奖感言等环节中完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每个月的分层劳动教育主题活动,低年级的同学整理衣物、书包,中年级的清洗红领巾、手帕,高年级的在简单的拿手菜肴烹饪中感受劳动的乐趣,通过开展主题倡议、主题班会、家务劳动展示等活动,让学生们在劳动中感受快乐,磨炼意志。
活动育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从每年“素养助力成长,实践成就梦想”开学典礼暨一年级新生入学仪式到“立德树人奋进担当,提升素养寄托希望”教师节主题活动,从建队日“少先队与祖国共成长”五个板块活动到重大纪念日“致敬最可爱的人,争做更好的自己”主题教育活动,再到红领巾广播站“倾听历史声音,吹响时代号角”专栏,组织“讲述英烈故事,争当红色传人”主题班会、观红色影片活动,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孩子们的家国情怀生根发芽。
校园文化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致力于把“朴实教育”蕴含于校园环境建设各种场景,一楼文化长廊以“畅游森林与大海”为主题,展示的是低年级学生的作品,让学生体会魔幻的校园生活;二楼文化长廊以“传承经典艺术”为主题,展示的是高年级孩子的作品,在皮影、兵马俑、静物素描的过程中将中华文化传统加以传承;三楼文化长廊以“展示独特的自我”为主题,展示的是中年级学生作品,在自画像的描写中展现自信、幽默、阳光的少年。校园橱窗中“我们的年轻人”和“出彩少年”两个育人板块用身边的榜样引领示范。学校将环境教育的“无字书”充分融入到孩子日常学习生活点点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