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8日16时,包头市人民政府召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防控工作2022年第九次新闻发布会,通报了我市新冠肺炎防控工作最新进展情况。
我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最新进展情况
截至3月8日14时,我市累计报告确诊病例25例,经专家组会诊,临床分型为普通型17例、轻型8例。目前,无疑似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所有病例的具体情况已通过包头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公告向社会发布。截止3月8日14时,已有5例患者治愈出院,但出院不离院,继续接受14天的健康观察和康复治疗。目前,还有20例患者在院治疗。在院患者病情平稳。
截至3月7日14时,全市累计排查密切接触者4180人,其中,647人集中隔离,41人居家隔离,累计解除隔离3492人;排查次密切接触者8579人,其中,540人集中隔离,1111人居家隔离,累计解除隔离6928人。
2月19日至3月5日,全市9个旗县区和稀土高新区累计开展重点地区大规模核酸筛查30轮,累计采样9990282人次,完成检测9989493人次,检出阳性2例,其余检测结果均为阴性。2月20日后,再无社会面检出。这充分说明我市疫情应急处置得当、风险管控得当,本轮疫情已基本得到控制,但仍需自觉遵守疫情防控各项措施,进一步增强防护意识,有效控制和降低疫情传播风险。
本轮疫情医疗救治工作采取的措施:
响应及时。本轮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我市立即启动新冠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和定点医院,4小时内腾空医院、完成医疗环境消杀、医务人员入驻隔离病区,全力做好确诊病例医疗救治准备工作。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医疗防控组统筹负责医疗救治工作,发挥我市优质医疗资源优势,统筹全市重症医学、呼吸内科、中医、影像、护理和心理等专家力量,集中优质资源开展救治。所有定点医院均由医院主要领导牵头,成立医疗救治专家组,加强多学科救治,及时解决技术人员调配、物资设备保障等方面问题。
坚持“集中病例、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原则,将所有确诊病例集中收治到市级定点医院进行治疗。发挥市中心医院集团医院在管理、人才、技术方面的优势,成立了由呼吸、重症、心内等专业29名专家组成的集团医院医疗队,牵头做好新冠肺炎患者医疗救治工作,对确诊病例实行“一人一策”,实施多学科协同、中西医并重、心理和康复辅助的治疗模式,为患者提供全面的医疗康复服务。
坚持确诊患者会诊制度。调整了由重症医学、呼吸、中医、护理等专家组成的市级新冠肺炎救治专家组,不断完善会诊制度,通过多种形式开展会诊,指导患者救治。坚持每日对确诊患者进行会诊、讨论、评估制度,对风险较高的患者及时向医院发出提示和专家意见,防止患者病情由轻转重、由重转危。根据部分患者基础疾病多、病情变化快等特点,先后安排心内科、神经内科和肿瘤科专家参与救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坚持中西医并重。统筹全市中医药专家资源,落实中西医结合救治工作机制,积极开展中医药临床救治工作。加强对出院患者的中医药康复服务,对每一位出院患者给予针对性的中医康复指导。截至目前,25名确诊患者中,24人接受了中医药治疗,中医药参与救治率为96%,治疗效果良好。
我市本轮疫情的总体概况
我市首例病例报告时间为2月17日,截至3月8日累计报告25例确诊病例,分布在4个旗县区,其中昆区16例、达茂4例、高新区2例、青山区3例。25例确诊病例中已治愈出院5例,其中,达茂旗4例全部治愈出院,昆区1例,其余20例均在市第三医院治疗。其中,普通型18例,轻型2例,病情均平稳。
全市即将实现连续14天在社会面上没有新发病例的目标。疫情防控已经从应急处置、精准管控阶段转到了收尾阶段。
本次疫情流调溯源情况:
1、现有的流调结果表明,市区21例病例均在同一传播链上,传染源为1号病例,是其2月10日至13日与市外确诊病例有过接触被感染,返包后导致我市市区此次疫情的发生。市区病例样本的新冠病毒基因测序结果证实了我市市区流行的新冠病毒与此前呼市流行的新冠病毒同源,都为德尔塔毒株的变异株。
2、现有的流调结果表明,达茂旗小文公乡的疫情与市区疫情不在同一条传播链上。其传播链基本清晰,传染源亦为市外确诊病例。由于病例样本病毒载量低,基因测序未能获得有效序列,无法进行比对分析。
疫情分析:
1、家族家庭聚集性发病特征显著
此次疫情家庭聚集共发病22例,占88%,有4个家庭共同生活成员全部发病共12人,占比48%。聚餐聚会成为此次疫情传播的主要方式和风险因素,应当引起高度关注。另外,此次疫情病例年龄、性别和职业的无明显差异性,表明人人易感,感染的风险不是病毒主动选择,而是取决于个人的行为方式。现在的疫情虽然得到控制,但是广大市民仍不可放松警惕,要严格做到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集。
2、农牧区疫情防控能力要继续加强
本轮农村牧区的疫情涉及达茂旗小文公乡的两个村,发病4人。这也提示我们农牧区疫情防控基础力量相对城区薄弱,也存在相应的风险和隐患,在后续的疫情防控工作中应引起高度重视。
3、新冠疫苗接种仍是防控最经济有效手段
本轮疫情25例确诊病例中,仅有6例完成了3剂次新冠疫苗接种,占24%;未接种和未接种第3针共19例,占76%。中国疾控中心专家曾多次表示,现有国产疫苗对德尔塔毒株仍有良好的预防作用,接种疫苗可以有效降低住院、重症和死亡率。提示我市居民应积极主动接种新冠疫苗。
4、管控到位仍然是疫情防控的最有效手段
此次25例确诊病例中多在隔离管控人员中发现,21例为隔离管控筛查发现,占 84%;2例为社区筛查发现,占8%;2例为主动就医筛查发现,占8%。病例以在隔离管控人员中发现为主要方式,证明我市在此次疫情防控中,严格按照 “流调溯源到位,管控到位”的总要求,基本做到了位,实现了一个潜伏期控制了疫情的目标。提示在疫情风险管控时应当充分考量不确定性,尤其是在疫情应急处置阶段,必须采取对风险场所和人群“先管控后排查再流调”和“就高不就低”的原则。
我市社会管控工作
截至3月8日上午8时,我市中风险地区从8个降为4个,封控区从12个降为3个,管控区调整为18个,达茂旗全域已降为低风险地区。经专家组评估,指挥部研究决定,全市将由应急响应状态逐步有序转入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
当前国内疫情形势依旧严峻复杂,为巩固来之不易的 防疫成果,切实保护全市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现对重点环节常态化防控采取如下措施:
社区常态化防控方面,各社区(嘎查村)完成辖区居民“鹿城健康365健康码”注册工作,经旗县区防控工作指挥部评估审核通过后,恢复常态化管控。进入常态化管控后,外来人员、非本小区居民进出小区,应当测温、戴口罩、扫场所码、出示健康码。居民小区出入口醒目位置张贴告示,告知重点地区来(返)包人员主动向社区(嘎查村)报告报备,对瞒报、谎报人员依法追究有关责任。
服务经营场所和公共场所常态化防控方面。农贸市场、商场超市、生鲜(进口)食品销售、餐饮门店、宾馆旅店、洗浴健身场所、影剧院、游艺厅等服务经营场所和社区内小超市、理发店等社区公共场所以及旅游景点、运动场所、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网吧等文体娱乐场所在全面开放前,必须具备测温、扫场所码、出示健康码、戴口罩、消杀等条件并落实防控措施,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经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评估检查后批准经营开放,并严格落实人员密集场所核酸检测应检尽检、定期抽检等防控措施。
公共交通出行常态化防控方面。出租车、网约车、公交车乘客扫场所码,验健康码,全程佩戴口罩,每次完成载客进行预防性消杀。公交车随车配备安全员,监督引导乘客落实防控措施。
公路卡口及“一场两站”常态化防控方面。严格落实公路卡口、火车站、汽车站和民航机场所有来(返)我市人员测温、扫场所码、核验健康码以及提供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等防控要求,不符合上述任一条件的人员,一律不准进入。对来自中高风险地区的运输疫情防控、生产生活物资的车辆,严格按照“手递手”交接,“点对点”闭环管理。公路卡口及“一场两站”工作人员严格执行交接班登记制度;逐人逐车进行严之又严、实之又实的检查,确保不漏一人、 不漏一车。
口岸地区常态化管控方面。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要求,严格落实口岸疫情防控“三道防线”要求,严格控制人员非必要跨境流动,加强检查卡点查控力度,进出达茂旗人员需持48小时核酸检测证明,定期对重点人员、重点地区开展核酸筛查,严格落实集装箱吊装通关过货模式,严密防范、严厉打击偷渡、越境等违法犯罪行为,筑牢外防输入的坚固防线。
请广大市民持续关注我市官方发布的疫情防控最新规定,继续做好个人防护。对违反防疫防控规定的违法犯罪行为,公安机关将予以严厉打击。
全市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有序恢复经济生产
在市委、政府坚强领导下,连日来,全市各旗县区、市直部门、单位通力协作,精准施策,坚决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同时,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一是工业经济运行稳定。
二是农牧企业生产销售通畅。
三是民生保障稳定有序。
四是全力减少疫情对服务业影响。
下一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继续坚持“严、细、实”和“快、准、狠”疫情防控具体工作要求,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同时,全面落实国家相关政策,出台更加有针对性的措施,切实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全力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运行。
服务业方面,深入实施国家《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措施》,分7个方面、共45条政策。
落实好服务业增值税加计抵减延续政策,房屋租金减免政策,餐饮业引导平台企业下调餐饮业商户服务费标准政策,以及零售业、旅游业信贷支持政策、公共交通运输服务增值税免征等政策。
同时出台《包头市疫情期间促进困难企业恢复发展的措施》,重点围绕有序恢复企业生产特别是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等方面出台了11条具体举措,通过“免、返、缓、补、降、增”等方式,帮助企业恢复发展,全力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运行。
主要包括:对小型微利企业免征企业所得税地方分享部分,免征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对不裁员、少裁员的中小微企业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对餐饮企业阶段性缓缴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受疫情影响困难企业缓缴住房公积金;延期缴纳水电气费用;对持续经营的大型商场、超市、住宿、餐饮企业给予疫情防控物资给予补贴;对疫情中高风险地区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免国有房屋租金;加大中小企业信用贷款投放力度;引导互联网平台企业阶段性降低商户服务费;激活促进消费市场;开辟重点项目网上集中审批绿色通道等。
总之,市政府在统筹疫情防控的同时,积极推动各项惠企、稳企政策措施落地,积极帮助企业赢得疫情影响,渡过难关,全力保持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答市民关心问题
经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我市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下一步的疫情防控工作还有哪些建议?随着我市管控措施的逐步放开和春季传染病高发期的到来,市民预防还有什么好的建议?
答:虽然本轮疫情得到控制,但需要继续加强防控,市民疫情防控意识仍要加强,不能松懈。
1、坚决克服低风险等于没风险、放松防控和过度防控交织、好了伤疤忘了疼、惯性思维四种倾向,确保防控工作不打折扣、不留漏洞。
2、继续坚持应检尽检、应报尽报、应隔尽隔、应治尽治、应消尽消、应封尽封、应管尽管七项原则。
3、常态化疫情防控各项措施要依法依规依科学,做实做细做到位,尤其要保证“四方责任”真落地真见效。
本次疫情的传播,主要就是家庭聚集所致,占确诊病例的88%。所以我在这里还是建议: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具体就是要做到“少聚集,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尽量不前往人员密集、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尽快完成3针新冠疫苗的接种。”
我市疫情防控转入常态化后,对封控区、管控区人员采取什么管控措施?
答:进入常态化防控后,目前我市仍有部分封控区、管控区,正在继续实行严格的管控措施,对于以上区域的管控人员,属于集中隔离人员转为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的,继续严格执行回家“手递手”、闭环管理,由所在街道办事处、社区负责,做到无缝衔接、安全有序,减少交叉感染。属于居家隔离7天未到期的,必须严格门磁管理,确保足不出户。对封控区转为管控区的小区,继续加强人员管控,待转绿码后再正常出行。管控小区仍需严格限制进出人员数量,非必要不外出,外出人员严格落实“鹿城健康365”扫码、健康码查验和测温的要求,直至到期解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