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9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包头市东河区新闻发言人王河龙就东河区全面推进民生工程建设情况进行新闻发布。
一、2016年民生工程建设完成情况
一是城乡建设全面推进。投资92.43亿元,实施包一中新校区等19个重大项目,14条道路开工建设,青山路、井坪路、内环路全线通车,综合管廊建设完成5.8公里;改造主城区道路6条,配套供水二次管网91公里,改造供热管网109万平方米,直饮水覆盖20万居民,基础设施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实施棚户区改造8518户,完成老旧小区综合整治205万平方米,城乡居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投资5520万元,实施17条景观示范街和2条严管街的创建工作,建成便民市场5个,占道经营、马路市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投资13.94亿元,建设转龙藏等4个公园、3个街心广场,完成南海湿地景区基础设施一、二期工程建设,实施河湖连通工程,推进东河、西河、西井湾及壕赖沟综合整治,完成重点区域绿化7299亩,城区生态环境更加美好,二级以上良好天数达到247天,同比增加27天。
二是民生保障切实加强。精准扶贫取得阶段性成果。分类识别贫困人口1059户、1948人,选派68个单位、883名领导干部开展结对帮扶,实施区、镇、村三级挂图作战,直接投入扶贫资金375万元,投入涉及贫困户村基础设施建设3.04亿元,实现654户、1203人稳定脱贫。城乡就业持续扩大。投资2亿元,开工建设北梁失业人员创业实训基地,为1000多户北梁创业者发放营业执照。加强就业服务“一微两网”信息建设,就业培训管理平台上线运行,全区新增就业1.03万人,农牧民转移就业1.4万人。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完成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与新农合保险并轨,政策内报销比例平均提高10%。资助特困群众购买商业补充医疗保险,受益群众1.7万人。开通12349便民为老服务平台,引进“幸福9号”智慧养老项目,新建日间照料中心10个,全区养老机构达到17家,初步形成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
三是社会事业稳步发展。北梁新区中小学全部启用,2所幼儿园开园招生,搬迁居民子女享受到更优质的教育资源。新改扩建校舍4.93万平方米,启动教育信息化工程,引进优秀教育人才190名,教育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区中西医结合医院被评为二级甲等医院,区属三家公立医院全部实行药物零差率销售。新改扩建文化站12个、社区(村)文化室79个,整合提升“草原书屋”41个,足球特色学校达到23所,成立全市首个曲艺家协会,图书馆、文化馆免费开放,举办“雷蒙读书会”等各类文化活动310余场,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
二、2017年民生工程建设计划安排
2017年,我区将认真贯彻落实“提档升级、争创一流“总要求,加快经济社会建设,坚决守住“发展、生态、民生”三条主线,以“惠民生、保基本、兜底线”为目标,全年区本级安排民生领域财政支出12亿元(其中,教育支出安排45386万元、科学技术支出安排72万元、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安排489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安排47220万元、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安排8165万元、城乡社区支出安排9130万元、农林水支出安排4580万元、住房保障支出安排4945万元),达到全年区本级财政支出预算的75%以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增进东河区各族群众的福祉,全力推进民生保障工作。
一是提升城乡建管水平。投资49.5亿元,完成6697户城市棚户区和204.59万平方米老旧小区综合整治任务,持续改善城乡居民居住条件。加快“市政网”建设,投资1.5亿元,实施西脑包大街等6条道路改造,逐步建成“九横十纵”城市路网体系,实现人均道路面积12.85平方米,同步配套雨污水管线,实施70万平方米供热二次网改造。开展环城路等14条景观示范街创建,加快铁路便民市场建设,取缔马路市场,改善市容和交通环境。探索建立物业协会,引进一批专业化物业管理公司,实现住宅小区物业全覆盖。加快建设“智慧城市”管理数字化指挥调度平台,推行环卫市场化改革,健全完善农村环卫保洁、公共设施管理长效机制,提升城乡建管水平。
二是全力推进生态建设。投资11.7亿元,实施大青山前坡生态建设修复工程和重点区域绿化,新增绿化面积2.2万亩。重点实施东脑包南北广场、大水卜洞公园二期建设,环城路、工业路、公园路等点线绿化,提高城区绿地覆盖率。加强南海湿地保护,积极申报自治区级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加快“水利网”建设,全力推进河湖连通工程,完成东河、西河、二道沙河水生态项目建设,打造三条纵向水轴线,做好水文章,实现城市大生态景观。
三是大力实施脱贫攻坚工程。落实“六个精准”、“五个一批”工作要求,做好建档立卡信息动态管理工作,全面推行《东河区精准扶贫脱贫攻坚工程行业扶贫实施方案》,启动扶贫培训计划,多管齐下抓好产业扶贫工作,积极构建多种产业扶贫模式及金融扶贫机制,打造小巴拉盖村、鄂尔格逊村脱贫攻坚示范村。深入推进结对帮扶,积极开展社会扶贫工作,完善工作考核机制,全面形成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相结合的扶贫工作格局。年内稳定脱贫380户以上,提升2016年度脱贫人口脱贫质量,确保到2018年市级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面稳定脱贫。目前,已印发《东河区2017年脱贫攻坚工作要点》,成立了脱贫攻坚指挥部及督查组,全面加强结对帮扶,并落实扶贫贷款155万元。
四是完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年内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1亿元、社保补贴3000万元,组织创业培训1500人,全年实现新增就业1.2万人。以北梁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为重点,精准落实扶持创业、技能培训、就业援助等措施,确保城乡就业持续扩大。今年一季度,东河区新增就业2590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457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481人,农牧民转移就业5234人。针对贫困户、农民工和失业人员重点群体,开展了“定岗定向”式培训,举办了电子商务师、公共营养师等10个专业技能培训班45期,培训总人数达1078人。北梁失业人员创业实训基地建设3月底如期复工,正在进行南侧实训楼主体和另外两楼基础工程建设,预计年底完工。
五是进一步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扩大社会保险综合覆盖面,将2385名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全部纳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统筹,将1900名贫困人口纳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开展志愿服务,推进扶老、助残、救孤、济困、优抚等福利事业发展。探索建立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制度,积极推进“幸福9号”智慧养老模式,逐步完善以居家养老为主、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多层次医养结合服务体系,年内预计可完成10家幸福9号智慧养老社区乐园店建设。探索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现已被自治区民政厅列入2017年工作重点,并申报至国家民政部。目前已与内蒙古工业大学社会工作专家成立了专家组,邀请民政厅领导和专家于4月8日来我区进行了实地调研,加快推进我区创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工作。
六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事业。坚持教育优先战略,保障义务教育经费实现“三个增长”。建立1000万元教育奖励基金,加大对成绩优秀学校、校长、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奖励力度,形成热爱教育事业、奉献教育事业的良好氛围。投资1.2亿元,新建回民小学,迁建西脑包一小。扶持民族教育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办学,进一步优化教育布局。投资1.55亿元,完成教育信息化建设,完善教育配套设施,全面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确保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化验收。
七是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投资3127万元,实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所、农村急救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项目,扶持蒙医中医事业发展,进一步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树立“大健康”理念,广泛开展健康家庭、健康社区和乡村、健康单位建设,打造“健康主题公园”、健康步道、健康宣传栏、健康书塔、健康素养66条宣传长廊、宣传街及健康宣传广告牌等健康支持性环境的一体化建设,全力创建“健康东河”。
八是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以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为主线,开展文化活动300场以上,完成农村电影放映1000场;继续开展“西口文化节”“老包头庙会”等大型品牌活动,扩大影响力,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全覆盖。投资5200万元,建设北梁全民健身中心、老干部活动中心,改造7个社区活动场所,进一步完善配套服务设施。采取国内超前领先的“园区+景区+农区”的发展模式,启动覆盖面积5万亩的国家农业公园规划建设。加快沙尔沁莲花山旅游项目建设,力争年内实现开放经营。
九是全面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加大突出环境问题整治力度,深入推进水源地保护,全面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启动包铝自备电厂超低排放工程,全面完成禁燃区内燃煤散烧治理任务,全年二级以上良好天数达到70%,投资5000万元建设绿色食品园区,让群众喝上干净水、呼吸到新鲜空气、吃到放心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