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主题:包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上线2025年“行风热线”栏目
访谈时间:2025年3月3日
访谈嘉宾: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一级调研员 李少强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四级调研员 任吉文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四级调研员 刘淑云
市就业服务中心副主任 郝晓燕
市就业服务中心四级调研员 李军
市社会保险事业服务中心主任 王哲
访谈简介:介绍2024年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主持人:请您介绍一下市人社局2024年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嘉宾李少强:主持人好,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包头市人社局局长李少强,很高兴今天能够通过“行风热线”栏目和大家进行沟通交流。
2024年,包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取得了显著成绩。在全市人社系统干部职工的不懈奋斗下,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勇毅前行,砥砺奋进,全面超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交出了一份群众满意、社会认可的优异答卷。在此,我谨代表包头市人社系统全体干部职工向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就业方面,全市城镇新增就业4.1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47%,低于控制目标0.48个百分点。驻包院校毕业生留包率25.37%,同比提高1.71个百分点。累计举办各类招聘活动664场次,为我市重大项目、重点企业解决用工1.5万人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51亿元,约占全区总量的30%。
在社保方面,我们确保了社会保险待遇按时足额发放,养老保险扩面新增7.2万人,我们提高了44.77万城镇职工退休人员和14.83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领取人员的待遇标准,并开展了城乡居保集体补助试点工作。此外,我们还积极开展工伤预防培训,提高了工伤预防意识。
在人才引进方面,我们组织了春秋两季招才引智活动,走访了160余所目标高校开展了210场精准引才活动。全年引进高层次和紧缺急需人才9332人。我们还承办了自治区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取得了全区金牌榜奖牌榜双第一的优异成绩。
在维权方面,我们累计认定和谐劳动关系单位747户,签订电子劳动合同14万份;处理各类劳动人事争议案件5124件,为劳动者追索待遇1.09亿元,共立案处理和协调解决欠薪案件500件,涉及金额5335.36万元。在自治区2023年保障农牧民工支付考核工作中被评为A级第一名,取得七连A的好成绩。
在政务服务方面,我们梳理优化政府系统相关人事业务流程,精简流程4项、要件6项。大力推行“免申即享”、“直补快办”经办模式,为7250户企业返还稳岗资金10559.86万元。为1.14万人预发养老金,预发人数连续五年位列全区第一。实现社保、就业、劳动关系三大类149项公共服务事项“一窗式受理,一站式办结”,“绿色通道”共受理2600件次,延时服务3400余名企业群众。
2025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关键之年,也是收官“十四五”、谋划“十五五”的承上启下之年。市人社局将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走在前、做示范、创一流”为工作导向,聚焦完成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两件大事,建设“两个稀土基地”“世界绿色硅都”,打造教育、医疗、文化“三个高地”目标任务,坚持干字当头、闯字为先、实字为要,推动就业创业在融合产业、创业增收上实现新突破,社会保障在巩固安全、健全层次上取得新成效,人事人才在服务产业、赋能发展上担当新作为,劳动关系在协同高效、和谐稳定上构建新体系。我们致力于千方百计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持续拉升、幸福感稳稳托举、安全感切实筑牢,为书写好中国式现代化“包头答卷”贡献人社力量!
主持人:通过上线本期栏目,您有什么感受?
嘉宾李少强:感谢“行风热线”栏目组给了我这次与听众朋友交流沟通的机会,也十分高兴通过《行风热线》这种形式与大家直接对话和交流。我将会尽最大努力帮助你们解答难题,也衷心希望关注全市人社工作发展的各界朋友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帮助我们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升工作质效。
2月19-27号我局共有8个局机关科室,6个二级单位上线,期间线上线下共收集群众反映问题74条。这段时间我也一直在收听和关注,了解到听众朋友们主要关心的问题有工伤认定及待遇支付、灵活就业人员参保、退休人员待遇、个人档案丢失、工勤岗位设置聘用、就业创业以及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等相关内容,并对从作风建设、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等方面,提出很多有利于我局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建议。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我们高度重视大家的反馈,节目结束后,第一时间召集了相关科室和单位负责人,组织召开了专题会议,对大家所反映问题逐个分析、分类梳理、一一交办,明确了责任单位、责任人以及办理时限和办理要求。对不属于我局职责范围内的问题,函转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处理,目前已经全部回复完毕,听众朋友对答复意见均表示满意,切实做到了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下一步,我们将以此次上线为契机,以提升人社服务水平为目标,以群众满意为标准,围绕企业、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进一步加大政策宣传和解读力度,加强对相关领域的监管,精简办事流程、创新工作举措、办好民生实事,着力打造速度更快、流程更优、体验更好的人社服务品牌,使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