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在经济大盘中发挥着“稳定器”作用。包头市紧紧抓住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契机,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高位谋划、整合重组、优化管理,打出了瘦身健体、优化布局、战略转型、简政放权等一系列改革“组合拳”,有效解决了一批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问题,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持续增强,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支撑和引领带动作用更加凸显。
一、聚焦党建引领,打造国企党建品牌
进一步明确和规范党委在企业各环节的权责和工作方式,党的领导深度融入公司治理,党组织和其他治理主体的职责边界更加清晰。推进党管企业制度化,夯实基层党组织建设。建立国资委领导班子成员包联企业制度,定期调度督导国企党建工作。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通过建立国资系统理论学习长效机制,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组织企业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推动党建责任刚性落实。扎实抓好国有企业“三基建设”,全系统实现空白班组“清零”目标。打造了热力集团阿东热源厂党总支等一批“叫得响、过得硬”的国企党建品牌。
二、聚焦“瘦身健体”,重塑国资国企版图
按照聚焦主业、专业化整合归并原则做强做大存量国企、通过整合重组、清退“两非”“两资”、强化监管,市属国有企业实力大幅增强、主责主业更加突出、内设机构设置更加紧凑。2022年,3家企业顺利实现扭亏为盈,4家企业资产规模达到百亿元级。
一是固本夯基,规模化、专业化开展整合重组。在“2+8+N”集中统一监管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改革措施,制定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市属国有企业改革重组的实施意见》,将全市“1+6”国资国企框架体系进行整合,优化调整成长型二级企业相对独立运营,形成以国资运营集团为资本投融资运营平台,以水务、交投、住建、城投、文旅为支撑,推动热力、青宾、中心区运营、人力资源服务、公交、包钢房产物业、包粮等成长型企业相对独立运营的“1+5+7”国资国企框架体系,实现100%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
二是去粗存精,优化企业经济布局,提高国有资本配置效率。聚焦主责主业发展实体经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市属企业主业管理工作的意见》《市属企业压缩管理层级优化内部机构改革的指导意见》,规范主业核定工作的基本原则、认定程序、基本要求等内容,按照有限多元化、关联多元化的原则对市属企业主业进行认定,找准主业、精干主业,多数企业将主业控制在3个及以内。专项治理亏损企业,坚决退出不具备竞争优势、缺乏发展潜力的“两非”(非主业、非优势)和“两资”(低效资产、无效资产),进一步精减压缩各级子企业,优化调整相关部门。印发《进一步规范管理监管企业投融资管理的暂行规定》,遏制国有企业参与建设“中看不中用”的无收益项目。同时,进一步提高国资监管专业化、体系化、法治化水平,从制度上给企业授权放权,增加企业活力。
三是因企施策,全面完成剥离办社会职能改革收尾工作。包头市承担了自治区一半以上“三供一业”维修改造任务,中央企业维修改造任务全部完成,自治区最大的职工家属区—包钢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维修改造已全面完工。包钢房产公司完成集团组建,职教、幼教机构平稳转型,包钢医院移交通用技术集团旗下的航天医科管理。印发《包头市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常态化管理暂行办法》,15.5万名国企退休人员已全部签署协议移交属地,实现社会化常态管理。这项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减轻了国有企业负担,保障了其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突出了主业发展。同时,促进了资源优化配置,提升了地方社会治理,完善了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也改善了职工生活环境。此项工作受到自治区国资委肯定。
三、聚焦“三项制度”,激发国企内生活力
“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破冰突围,通过竞聘上岗和末等调整、不胜任退出等反向倒逼,激发了干部职工的创业积极性,推动企业全力跑项目、跑市场、拼订单,有效拓宽了企业发展空间,形成了新的利润增长点。
一是健全完善用工市场化体系,全面推行员工公开招聘。建立以岗位管理为基础、以合同管理为核心的市场化用工制度,实行岗位动态考核、优胜劣汰。印发《包头市国资委关于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劳动用工行为的通知》,合理设置招聘岗位,规范企业劳动用工和招聘行为,按照企业现状和发展规模控制招聘人数,强化对经营不善、亏损严重企业的员工数量管控,全面推行员工公开招聘,做到信息公开、过程公开和结果公开,实现录用员工择优、用工形式规范、用工结构优化,提升人力资源效率。
二是通过,积极推行竞争上岗。各企业大力开展内部改革,水务、交投等企业制定了深化改革实施方案,对内部机构进行合理设置、调整,推动管理人员不胜任退出和末等调整等工作。在企业集团和子企业中,坚持内部选聘与公开招聘相结合,开展中层管理人员竞聘上岗,通过竞争上岗的方式,选贤任能,实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强化管理人员绩效考核,要求企业科学合理设置绩效目标,将绩效结果与职位升降和薪酬调整紧密挂钩。包头热力集团通过组织干部聘任,连续两年调整、交流中层干部30余名,极大地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助力企业供热服务精细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三是除去冗余,推动市属国企“五定”管理。印发《市直企业编制“五定”岗位管理体系实施方案》,围绕制定工资总额、编制五定管理体系(定责、定岗、定编、定员、定薪)、人员审批、公开选聘等方面制定了管理办法,严防违规用人、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的现象;改革企业内部收入分配制度,指导监管企业制定《全员绩效考核办法》《企业内部分配制度改革办法》,市属企业及子企业全面落实全员绩效考核。持续推进企业职工工资与效益同向联动、与劳动生产率挂钩的生产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制定《包头市直属国有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办法》《包头市直属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办法》,提升监管效能,发挥正向激励作用。
四、聚焦优化管理,提升国企运营效率
一是强化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市属企业集团及符合条件的各级子企业实现了董事会应建尽建,应实现外部董事占多数的全部实现外部董事占多数,董事会运行更加规范。深入开展对标行业一流企业管理提升行动,组织企业赴包钢集团、北重集团进行交流学习,水务集团与市政华北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达成央地协作新模式。通过改革,全市国资系统正加快形成治理更高效、业务更清晰、机制更灵活的公司治理机制。
二是简政放权优化管理,全面提升运营效率。精准制定国资委审批事项、备案、下放等‘三张’事项清单,国资委审批审核事项17类27项,备案事项11类22项,新增5项下放(取消)事项,将应由企业依法自主经营决策事项归位于企业,在制度上做减法,做到层层‘松绑’。制定《市属国有企业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加强市属企业贯彻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实施意见》和“三重一大”决策事项清单,防范企业决策风险。
三是数字化赋能监管,实现市属企业全级次数据上报全覆盖。深入推进数字化监管,在线对党建工作、重大事项、风险事项实行穿透式监管,进一步提升监管效率。推动企业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和内部控制,建立覆盖各级国资监管机构及国有企业的责任追究工作体系和工作机制,监管企业已全部建立健全市属国有企业信息公开制度及企业内部监督体系。
五、聚焦混合所有制改革,助力我市高质量发展
坚持“三因三宜三不”的原则,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印发了《关于市属国有企业慎审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通知》,通过增资扩股、项目建设等多种形式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城投集团与头部地产企业合作的房地产项目推进顺利,热力集团与民营企业合作的供热干线工程项目系我市节能减排典型示范项目。运营集团混改企业国发低碳发展公司先后为市住建局、市林草局、巴润工业园区、包铝工业园区等单位提供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等工作的支持,并承接了相关项目。运营新能源公司与新能源充换电头部企业合作,拟建成覆盖我市范围的基础充换电网络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