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国际国内市场原油、煤炭能源紧缺,供应紧张以及生产、运输成本等因素的影响,农资价格普遍上涨,所需的化肥、地膜等生产资料涨幅达到20%-30%,产销企业都处于观望状态,库存量较去年同期偏低,成为今年保春耕的突出问题。
经前期摸底调查,全市共需农资23.72万吨。其中,化肥19.22万吨、农药290.7吨、种子3.7万吨、农膜0.76万吨。现已调运储备各类农资约10.84万吨,到位率46%。其中,化肥8.56万吨,到位率46%;种子1.7万吨,到位率48%;农药111吨,到位率38%;农膜5687吨,到位率75%。
我市在保供的基础上,通过采取“降、省、减、补、控、调”多种措施,有效降低生产成本。一是“降”,主要是通过组织集中采买、团购,降低支出,购买价格争取降低10%左右。二是“省”,主要是通过社会化服务推进规模化、集约化生产,节省支出。三是“减”,主要是通过测土配方、科学施肥,减少化肥用量,减量约8%左右。四是“补”,主要通过为农资企业提供专项贷款、争取补贴,降低农资生产成本,参照2021年惠农补贴政策落实情况预估补贴降低成本17%-32%。五是“控”,主要通过专项检查、联合执法,打击哄抬物价、以次充好、假冒伪劣等行为,保障良好的经营秩序。六是“调”,主要是通过组建专班、发布信息、每日调度、及时调运,保障农资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