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河区,作为包头最老的城区,这里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历史上,这里享有“水旱码头”“塞外通衢”的盛名,在这片热土上,到处流传着拼搏进取的奋斗故事。
“我们要坚持‘干’字当头,以过硬作风抓落实!说到就要做到、干就要实干、干就要干成!”2022年新年伊始,东河区“两会”上就发起动员。当下,东河区广大党员干部正以求真务实的实干情怀,敢闯敢干的担当精神推动东河区各项工作争先进位、出新出彩。
重大项目是保持经济稳增长的压舱石,也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2022年东河区紧紧抓住重大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广大干部以敢担当、善作为的实干作风破难题、解新题,推动营商环境持续向优向好,让重大项目建设“跑起来”。
世界500强企业正威集团在东河区投资打造的正威包头东河新材料产业园项目是东河区迄今为止引入投资额最大的产业项目,但项目在建设初期却并不是一帆风顺。
正威(包头)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工程经理张振成告诉记者,项目施工初期,现场水、电、路不通,给项目施工造成很大困难。“政府部门了解到这些情况后,迅速出面帮我们协调解决,10天之内我们面临的水、电、路问题就都解决了,东河区干部担当作为的工作作风令人感动,我们对在这里发展充满信心。”
干部们是不是真的能干事能担事,市场主体的感受最直接,也最深刻。“没想到现在开办企业这么方便快捷!”近日,在东河区政务服务大厅“蒙速办·一次办”综合服务专区,领到“内蒙古昱星诚教育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营业执照的陈先生十分惊喜。
据陈先生介绍,当天本来只是到区政务服务大厅咨询公司营业执照办理的流程,在工作人员的指导帮助下,陈先生仅用了2小时,
就在“蒙速办·一次办”综合服务窗口一次性完成办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公章刻制和银行预开户许可等企业开办所需全部事项,并顺利领取了营业执照和企业公章。“我真是没想到现在东河区的办事效率这么高!”
干部们实干、敢干, 冲锋在前的作风,让一场发展春风席卷东河区。2022年东河区实施了重大项目103个,较去年增加18个,增长21%;总投资361.1亿元,当年计划投资140.4亿元,较去年增加32亿元,同比增长29.6%;截至6月15日完成投资78.7亿元,较去年增加26亿元,同比增长50.5%;完成投资率56%,同比增长11%,提前55天超额完成过半任务。
百句漂亮话不如一件漂亮事。在老百姓眼里,能帮群众做实事、做好事的才是值得信赖的好干部。在背靠青山、面朝黄河的东河区乡村里,党员干部也正带领村民们擘画出乡村振兴的新图景。
处在农村与城市的过渡区域的东河区河东镇,长期存在土地权属纠纷、违法建设纠纷、房屋质量矛盾纠纷等各种矛盾纠纷。在河东镇党委书记赵瑞军的带领下,班子成员不等不靠、勇于担当、敢啃化解矛盾这块“硬骨头”。通过建立党政统一领导、综治部门组织协调、有关股室各负其责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联动机制,组建了“老贺说事儿”“文光恳谈室”“真承零距离”3个党员先锋金牌调解室,探索出了依靠群众力量、运用群众智慧、化解群众矛盾的平安乡村建设路径。
通过苦干实干巧干,河东镇信访问题存量较同期减少40%以上。
近年来,为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活力,东河区委组织部开展“党建聚力·青芒行动”,组织157名年轻干部到村社蹲岗历练,为乡村振兴发展解难破题、献智献计。全覆盖选派49名科级干部担任乡村振兴指导员,发挥各自专长助力乡村振兴,让党员干部成为带领乡亲们实现乡村振兴的“领航员”和群众信赖的“服务员”。
击鼓催征稳驭舟,奋楫扬帆启新程。东河区的党员干部们正时刻保持如坐针毡、寝食难安的忧患意识和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紧迫意识,扛起新担当,展现新作为,瞄准更高目标,树立更高标准,谱写新时代新东河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