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矿区认真落实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各项部署,立足地区实际,以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落脚点,积极探索社会治理新路径,全面加强社会治理制度体系建设、社会治安防控、矛盾纠纷多元化解、重大社会风险防范等工作,在区级层面实施“六个一”工程,在街道社区层面探索并推广“1+5+N”网格化治理模式,力争实现“五个全覆盖”,努力形成平安共建、成果共享、智治支撑的社会治理新局面。
■实施“六个一”工程
搭建“一个平台”——区域社会治理指挥调度平台。建设“城市大脑”,整合交通、应急、医疗、政务、平安白云、社区网格化管理等数据,实现城市智能化、数据可视化、决策科学化。该平台采用地理信息融合技术,将各类数据场景化融合,横向上加大职能部门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协调一致,有效破解综治工作单打独斗、有效解决诉求办理渠道众多等问题,逐步实现“一个平台管指挥、一张网格管治理、一个号码管服务、一个系统管流程,一套机制管运行”,构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共同体;纵向上推动运转规范、衔接有序、指挥高效,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将各类传统人工表格式填写转变为数字化工具,达到区、社区各级平台无缝对接和“一次采集、全网通用”“一次变更、全网更新”的要求,实现“一网共治”。
组建“一个人才库”——公共法律服务人才“e”智库。以制度化、精细化、规范化为抓手,整合地区法律人才资源,着力提升法律服务效能。制定《白云矿区公共法律服务人才“e”智库管理办法》,建立长效化公共法律服务人才进出管理机制。采取“公开招募、自愿报名、适时更新”的原则,人才“e”智库实行动态管理。明确使用范围,组织入库的公共法律服务人才开展公共法律服务公益宣传、培训、比赛等活动,多维度展示法律服务的价值,增强法律人才对地区法律工作的参与度、获得感。
建设“一个中心”——流动人口服务中心。以“他乡是故乡”为目标,建成“白云矿区流动人口服务中心”,从流动人口管理转向流动人口服务。积极探索建立“社区主导、公安牵头、部门联动、服务为先、综合管理”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新机制,搭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综合信息系统,提供居住登记、就业咨询、社保办理、法律援助、民政救助、教育、医疗等“一站式”服务。
提升“一个工作室”——公平创新调解工作室。凭借工作30余年的老民警王公平和同事们扎根基层的实践经验,探索“政法主导、公安主力、司法辅助、法院参与”的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同时持续提升工作室的服务能力,创立“点菜式提需求、订单式供服务”调解工作新模式,把柔性调解与公平公正相结合,法、理、情并用,把法律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把晦涩难懂的法律术语与通俗易懂的群众语言相结合,在调解纠纷的同时,加强法治宣传,提高群众法律意识。
建成“一个工作站”——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工作站。坚持创新导向,突出多元化解,建立“白云矿区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工作站”。通过强化事前预防、事中化解、事后监督“三个环节”,着力构建行政争议“预防-化解-预防”良性循环解纷系统,全力推动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共同研讨行政复议阶段化解行政争议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完善办案机制,通报信息数据、案件线索,研究预防化解行政争议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合力推进多元化解。
成立“一个议事堂”——“和事佬”居民议事堂。聚焦重点议“大事”、聚焦热点议“难事”、聚焦民生议“小事”,把居民中有威望的老党员、老干部、热心人士等组织起来建立“和事佬”居民议事堂。议事堂坚持议事为了群众、议事成果由群众共享,强化跟踪问效力度,促进议事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推动党员干部群众知“家事”、议“家事”、评“家事”、解“家事”,让群众遇事有人管、心声有人听、呼声有人应、难题有人解。
■推广“1+5+N”模式
社区是居民群众赖以生存的家园,维系着他们的喜怒哀乐,承载着他们的吃喝拉撒。白云矿区全区4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始终全面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根据群众实际需求,积极探索并推广“1+5+N”社区网格化治理模式,全力全面顺民心、解民意、安民生。
1个党群服务中心发挥政治引领优势。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始终把党的领导贯穿社会治理全过程各方面,充分发挥党建工作的政治指引作用,将社会治理工作纳入党委集中统一领导和日常工作议事清单,依托社区综治中心、居民议事大厅与便民服务大厅,以及各社区针对辖区实际组建的若干创新工作室等有效载体,全面筑牢区域治理主阵地。社区综治中心由政法各部门及信访部门工作人员轮值坐班为居民群众面对面、点对点开展服务,每月一次居民议事会让居民议事大厅座无虚席,一站式全科便民服务大厅让居民办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有时一个电话就能把事办了,专业心理咨询师坐镇咨询室为民解忧,自治区金牌调解员、自治区劳模、包头好人等工作室在各自社区服务群众各显其能、大放异彩,百姓说事点儿、有事商量工作室等为辖区各族居民同聚一堂共议幸福辖区建设提供了场所……党群服务中心显然已成为落实党的政策的“主阵地”,建设幸福社区的“指挥部”,汇集社情民意的“综合体”,服务居民群众的“总前台”。
“五长”激活社会治理“神经末梢”。白云矿区4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将社区治理工作纳入辖区4张大网格进行网格化管理,每个网格设一名具体统筹社会治理工作的网格长和一名承担治安秩序维护、矛盾化解、人口管理等任务的警格长,每个小区设一名社情民意联络长,每个楼栋设一名便民利民服务楼栋长,每个单元设一名信息收集单元长,形成“五长”管理梯队。社区以持续强化社区党委牵头抓总、持续强化网格长统筹、持续强化群防群治“三个持续”为着力点,将社会治理各项工作落实落细,打造实体化、集成化、智能化“三化一体”的社会治理网格格局。
N个小区阵地触角零距离解决群众“急难愁盼”。N即多条延伸至居民小区市域治理触角,如:分布在各小区的“红色蓄能站”“百姓说事点儿”、便民服务队、反邪教宣讲队、义警队、居民劝阻队、居民议事长廊等等,通过这些触角将社会治理各项工作落实落细。拿百灵社区来说,辖区7个小区均已成立了“焦姨说事茶屋”,由老党员焦振云等7位老党员以自己家为阵地带头为居民开展矛盾纠纷调解、心理疏导等工作。“李叔便民服务队”由李银柱等12名热心居民组成,主要为辖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疏通下水、维修暖气等暖心服务。“健康百灵”是一支由平均年龄70岁的老人组成的队伍,主要为辖区居民开展国家安全、反邪教等宣讲工作。由20名热心居民组成的义警队伍在大街小巷开展平安巡逻,护一方平安。居民劝阻队将人员聚集的广场等地作为工作阵地,常态化开展疫情防控宣讲,同时对不戴口罩、聚集的居民进行适时有效劝阻。在问题最多的铁矿棚户区建立了白云矿区首个居民议事长廊,让辖区居民共议小区建设,共商矛盾纠纷解决方法。
在“1+5+N”的整体运行机制的有力支撑下,白云矿区4个社区已然形成了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管理有序、风气向上、尊老爱幼、人气和顺、特色鲜明的社区形象。社区的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升,社区的吸引力、辐射力和凝聚力不断强化。
■实现“五个全覆盖”
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全覆盖。针对实际创新开展矛盾纠纷化解机制,统筹谋划、综合施策,一批重大涉稳问题迎刃而解。纵向联通,白云矿区首创涉稳问题调处化解“321”工作机制,矛盾纠纷由社区级三次调解、人民调解组织二次调解、区分管负责人挂案组织相关部门至少一次调解。横向联动,设立白云矿区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利用4k智能机顶盒采用“互联网+”模式,实现社区、企业、律所、信访、公安、法院、检察院“面对面”调解。首创联推,成功探索建立人民调解协议“一站式”司法确认机制和“法官+人民调解员”“法官+行业调解员”等团队式解纷新模式,法官全程参与指导人民调解、监督调解活动,调解成功的案件经当事人申请直接进行“一站式”司法确认,使其具有司法效力,让当事人权益更有保障。
“无毒社区”全覆盖。制发《开展“无毒社区”创建活动实施办法(试行)》,以“135”禁毒工作路径为统领,整合多方资源,实现“无毒社区”全覆盖。“135”即“一核、三支撑、五工作组”,以社区党委统筹领导为核心,以社区服务中心、社区党支部、居委会全面开展禁毒工作为三支重要支撑力量,以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工作组、毒品违法犯罪打击工作组、禁毒监管工作组、宣传氛围营造工作组、毒情监测和重点整治工作组为主要抓手,充分整合公安、市场监督、城管执法力量,以及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广大少年儿童和居民等多种社会资源,全面构架“共建共治”禁毒工作机制,倾力打造平安白云。
特殊人群管控服务全覆盖。按照“大数据、大融合、大管控”的思路,实现特殊人群管控服务全覆盖。按照“业务管理一体化、信息资源共享化”的要求,通过区域社会治理指挥调度平台,将分散在政法单位和综治、人社、民政等部门的相关业务数据汇聚整合,实现全区特殊人群的执法管理和数据的集中管理、存储、分级共享,有效解决过去特殊人群管理工作中力量分散、资源浪费、信息孤岛、监督乏力等难题,推动特殊人群管理全要素、全链条、全流程整合优化,促进特殊人群管控的高效协同,实现特殊人群管理精准化。
执法监督全覆盖。在执法行为监督方面,构建“制度+科技+外脑”执法监督新模式。依托“一库一网一平台”,即政府权责清单库、白云矿区政府网站、区域社会治理指挥调度平台,运用“互联网+”的工作模式,建设融合各类监督资源、覆盖政府及其部门的执法监督新模式,通过评查监督、垂直监督、内部监督“制衡评审”机制,实现对执法行为的流程化、全覆盖监督。
普法宣传全覆盖。宣传阵地全覆盖,建设青少年禁毒教育基地、反邪教教育基地,绘制独具特色的3D法治文化动漫墙,打造创意十足的明珠法治文化广场,建成了“图说普法”“一图看懂”等形象直观的法治文化长廊,通过在各社区设置普法大讲堂、法务室、综治调处中心等手段,实现普法工作由“单向宣传”向“多元互动”转变。宣传模式全覆盖,线上依托“一网两微”即一个政府网站和两个微信公众号及时将法律知识推送到公众身边;在“微观白云”公众号开设“法润鄂博”栏目,实现政法系统业务一站式办理;组建“公共法律服务四级微信塔群”,让律师、公证员与居民百姓连线,及时互动答疑解惑,开辟了指尖上的普法阵地。线下在各社区及政务服务大厅、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等处设置4K智能机顶盒,通过电视“送法入户”开展“家庭律师”服务。
下一步,白云矿区将以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为着力点,扎实工作、创新举措,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白云,为包头市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贡献白云智慧和白云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