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土右旗高度重视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全面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包头市专业技术人才管理政策规定,大力促进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发展。目前,全旗专业技术人才4108人,占全旗人才总数的49%,其中正高级16人,副高级686人,中级1454人,初级1698人,专业技术人才已经成为我旗人才队伍中的骨干力量,为推动全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智力支撑。
改革评价体系
专业技术人才获得感不断增强
近年来,土右旗不断改革创新,注重以实绩评价人才,基本形成设置合理、评价科学、管理规范、服务全面的职称制度,激励专技人才多出成果,多创佳绩。
全旗中小学教师、工程技术等16个系列34个专业都开展了职称评审申报,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的职业发展通道全面贯通,全旗16名技师、高级工先后通过评审获得工程专业技术资格。基层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倾斜政策全面落实,25名旗直单位从事专业工作满30年、乡镇满20年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不受学历、专业限制破格参加职称申报;44名非公有制企业和乡镇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打破逐级申报要求的限制直接申报中级职称;540名在我旗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全日制普通高校毕业生在规定的考核认定年限基础上提前1年认定相应专业技术资格,67名卫生医护人员取得基层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资格。全面推行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全旗教育、卫生等专业技术人员密集单位的高级岗位设置比例提高到20%,中级提高到40%,教育系统31家事业单位进行了集中岗位设置,取得高中级职称符合聘用条件的中小学教师全部聘用到相应岗位并享受了待遇。
职称制度的改革有效提高了专业技术人员的社会地位,调动了专业技术人员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广大专技人才有了越来越多的成就感和获得感。
强化人才培育
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土右旗高度重视高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大力选拔、培养、引进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一支规模较大、结构合理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正逐步形成。
全旗入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技人才2人,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1人,包头市鹿城英才工程1人,具有高级职称与硕士及以上学位双拥有人才21人;工业园区企业引进的专业技术人才中,曾先后荣获国家发明专利17项、实用新型专利35项,荣获省级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人、二等奖2人;农业领域9名专业技术人才先后荣获国家、自治区农牧业“丰收奖”;旗卫生部门1名医技人员荣获包头市科学技术进步重要贡献奖,6名医护人员先后在自治区、包头市岗位练兵、技能竞赛中获奖;教育系统中小学教师26人获得包头市学科带头人,25人获得包头市教学能手;旗融媒体中心专业技术人才团队编导的3部广播连续剧分别荣获国家、自治区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和自治区广播影视节目类一等奖;旗乌兰牧骑编创的精品剧目荣获国家、自治区及包头市级奖项40余项,2名青年演员编创的舞台剧分别入选包头市青年人才创新项目。
加强继续教育
提升专业技术人才能力素质
土右旗大力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充分依托内蒙古自治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网络资源,每年组织2500名以上人员参加在线教育培训。
根据全旗专业技术人才成长规律和工作实际,先后组织选派农牧业、乡村振兴、基层卫生、艺术、教育等100多名专业技术骨干参加国家、自治区、包头市人社部门组织的专题研修班培训学习,不断优化知识结构、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增强创新创业能力。
强化服务意识
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引导全旗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在服务国家、贡献社会中实现个人价值。在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人才向脱贫攻坚一线集结,圆满承办了“专家服务基层,助推精准扶贫”系列主题活动。自治区、包头市农业、卫生、文化等相关领域的21名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到我旗进行现场指导,举办专题讲座,开展免费义诊。沟门镇威俊村“大棚蔬菜水果种植”项目入选包头市专家服务基层重点示范项目。
各单位积极搭平台、建载体、放手支持广大专业技术人才参与全旗经济社会建设,先后选派我旗各行业领域的50多名优秀专业技术人才走农家、进地头,下企业、到学校,推广实用技术,解决技术难题,普及科学知识,培养基层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