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右旗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快速有序开展。2月份,土右旗在深入基层调研的基础上,召开了旗委农村工作会议及有关专题会议进行分析研究部署,明确提出了全旗2022年乡村振兴的重点工作任务及工作措施,全面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全旗上下咬定乡村振兴这一重大任务不松劲。
着力创建“三区”“三基地”
推进产业振兴
瞄准呼包鄂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打造从田间地头到厨房餐桌的“优良食谷”,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全面振兴。创建国家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打造区域绿色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高标准建设敕勒川食品加工园区,大力引进培育精深加工企业,提升价值链、优化供应链、构建利益链,建设从田间地头到厨房餐桌的农牧业全产业链,初步形成一批现代农牧业产业集群。创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打造立足呼包鄂、辐射全国的“菜篮子”“米袋子”“肉柜子”供给基地。创建休闲娱乐、旅游观光兼具的都市现代农业样板区,打造呼包鄂智慧综合物流基地。建设完善的线上线下农畜产品产销体系,发展“产销一体化”的市场渠道网络。采用网上直销店和直播销售等多种方式,拓宽“优良食谷”市场营销渠道。
以人为本奏响“四部曲”
推进人才振兴
人才是实施乡村振兴的关键,土右旗充分认识人才在乡村振兴的重要性。奏响育才“主题曲”,把人力资源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对接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加大村“领头雁”、新型实业主体、行业“服务军”和“后备军”等三农人才培育力度。奏响引才“进行曲”,通过招商引资搭建平台、招录招聘、政策扶持等形式,用好老乡圈、地域微信圈,大力引进现代农业、电子商务等重点领域科研人才;采取技术咨询、顾问指导、项目合作等方式,柔性引进市场销售、生态农业、文化旅游等重点领域专业人才;依托特色园区,吸引经营管理、区域规划、新农业新技术等紧缺人才。奏响用才“交响曲”,引导人才向乡村振兴一线流动。主动承接中央、自治区和包头市高层次人才服务基层项目、“三支一扶”计划、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就业启航”行动,开通“农技110”服务热线、农技“指尖课堂”等,精准开展专家服务基层活动,抓好公务员、选调生、事业人员招录(招聘)工作,开展领导干部到乡到村挂职工作。奏响留才“协奏曲”,发挥本土人才资源优势,摸清本乡本土人才资源,建立本乡本土人才信息库,掌握人才、技术需求情况,精准对接上级人才项目。旗乡两级建立域外人才信息库,发布致在外人才一封信、举办域外人才家乡行活动和参加商会活动,吸引各类优秀本土人才返乡,助力乡村振兴。
潜心做好“五张名片”
推进文化振兴
充分发挥品牌相应,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现代文化产业,推动乡村振兴。做好红色名片,带动全社会感党恩、做红色传人。做细农耕文化名片,让农业生产生活方式、传统习俗及民间手工艺等释放出独特魅力,让“文化+农业”擦出新火花。做精黄河文化名片,举办好“丰收节”“冬捕节”等活动,发展好“农家乐”“渔家乐”,推进黄河几字弯文旅小镇、康养文旅民宿小镇、黄河故道文旅产业项目建设。做活旅游文化名片,发挥杏花节、金杏节、三娘子旅游文化节等引领作用,推进休闲观光旅游模式发展。做大“二人台”非物质文化名片,推动文化资源向农村倾斜,支持农村公共文化基础建设,不断丰富文化大院业余文艺活动。以文化旅游融合推动乡村振兴。
大力开展“五大行动”
推进生态振兴
坚持绿色理念,生态优先发展。开展蓝天碧水保护行动,全面推进玉米秸秆和粪污资源化利用,选购5套垃圾分拣设备和垃圾焚烧磁化炉,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100%,改造户厕2500座,年内卫生户厕普及率达到90%。开展“管控保护”行动,推进“三清四整五提升”,常态化除脏治乱,建设清洁村庄、清洁田园、清洁庭院,强化乡村田园风光本色。开展“造绿添彩”工作,扩大农村绿色生态空,营建生态优良、景观优美的乡村风貌,加快“业态融合”,推进农村发展与文旅融合,实现乡村旅游常态化、消费服务个性化、产品供给精准化。开展“基础保障”行动,新建、改造供水管网40公里,完成100公里建制村通双车道改造、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和专项养护工程,启动创建国家级“四好农村路”示范旗,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开展“清洁能源”行动,启动实施美岱召“红色百年、绿色能源”智慧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推进清洁能源新村建设。
坚定扛好“三面旗”
推进组织振兴
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典型先锋的作用,引领乡村振兴不断推进。筑牢“堡垒”根基,扛起“定向旗”,完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机制,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等党内政治生活制度,常态长效推行“456”工作法,优化提升201个村党群服务中心服务效能,提高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能力,健全完善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管理考核制度,着力提升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提升“头雁”能力,扛起“引路旗”,继续组织开展村党组织书记抓党建促发展“比武争星”活动,通过学历提升、“送学上门”、“云述职”、每月观摩、“比武争星”等多种方式持续提升村“两委”干部推进乡村振兴工作能力。结合“万企兴万村”行动,继续实施重点村“四包五带”工作举措,持续实施村集体经济“黄土生金”项目,推行“党建引领、村社合一”改革,推动土地集约化经营、农业产业化经营,年内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全部达到12万元以上。激发“细胞”活力,扛起“先锋旗”。结合乡村治理,发挥党员和示范户引领作用,接受群众监督,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移风易俗和安全稳定等综合治理,引领文明乡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