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近日,固阳县驻包党群服务中心的综合活动室内,欢快的歌声在屋子里回荡,固阳县外出各族群众正在这里活动。
据了解,在固阳县驻包党群服务中心,这样的活动常年不间断,为在外的固阳县各族同胞交往、交融提供了平台载体。
中心副主任张海莲告诉记者,目前,固阳县在包头市城区的外出人员有5.6万人,其中少数民族有1843人,近年来中心把加强民族团结进步作为战略性、基础性、长远性工作来抓,全力服务外出各族流动人员,倾心打造“红石榴家园”。
聚焦服务民生 提升各族群众幸福指数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我从小就耳濡目染,特别是大家同心协力,日子越过越好。”讲起民族团结,刚来包头工作不久的固阳县蒙古族小伙儿小包有话要说,“刚毕业工作,我的各类手续还没办好,中心主动联系到我,告诉我直接到这里办理就行,不用跑回固阳,特别方便。”
固阳县怀朔镇流动党支部书记李卿接过话茬:“这个地方太方便了,以后找工作再也不用瞎转了,今后就来这儿,政府推荐的我们也放心。”
作为服务外出人口的重要窗口,中心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有机结合,创造性地联系服务固阳县外出的各族群众。固阳信用联社为外出各族群众发放各类贷款7000万元,其中,“固乡贷”3500万元、“党员贷”1500万元、“创业贷”2000万元,解决了外出各族群众创业资金难的问题;对外出各族困难群众开展社会救助政策培训,为外出在包的残疾人进行鉴定办证,为外出退役军人优抚对象进行生存认证,为1448名群众集中接种疫苗……
秉承“为民服务”的原则,中心设有6个镇、人社、信访、司法、联社、税务、教育、综合服务等窗口,可实现代办业务24项、咨询业务50项,目前已累计办理各项便民业务22万余件。
聚焦教育引导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看书休闲、同唱一首歌、增进民族情……如今,中心已成了固阳县外出各族群众提升学习的好去处,也是大家进行文化交流、心手相牵的温馨港湾。
以党史学习教育为载体,结合“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中心积极组织外出各族流动党员集中开展学习、观看红色电影、讲红色故事、唱红色歌曲、参观党性教育基地,全面开展确定一名帮学干部、送去一套学习资料、解决一个实际问题的“三个一”暖心服务,共为流动党员确定帮学干部219名、送去党史学习资料291套、解决实际问题370个。
2021年,驻包党群服务中心被包头市评为“我最喜爱的党群服务中心”,真正实现了在外党员“流动不流失,离乡不离党”的目标。
此外,中心还充分利用线上的公众号、微信群、学习强国等平台分享学习相关民族理论政策,参与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线上答题,让民族团结理念深入人心。
为了进一步加强外出群众的管理,中心建立了外出流动人口数据库,共录入外出流动人员89820人,并以党员责任组和党员示范岗为依托,号召外出各族群众参与到民族团结工作中来。
中心成立了固阳县驻包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组建志愿服务队,全年制定30项自愿服务事项,深入志愿服务一线,解决外出各族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如申请低保、生存认证、医保缴费、提供就业信息等便民服务。同时,在中心活动室组织全体工作人员及外出各族群众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让各民族同胞在增进了解,相互沟通的同时,交流感情、增进友谊。目前,共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339次,参与人员4500多人,受益群众1.2万多人。
事成于和睦,力生于团结。在固阳县驻包党群服务中心,一个个民族团结进步的温情故事,每天都在上演,“红石榴家园”建设仍然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