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拿地即开工项目预审座谈会

威丰电磁生产车间

英思特苹果3C生产线
炎炎夏日,万物葱茏。穿梭于稀土高新区120平方公里的活力沃土,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道路交通时时聆听城市发展协奏曲;绿树成荫、移步成景的巷尾街头刻刻焕发经济复苏新活力;吊塔林立、机声隆隆的工业园区处处鸣奏产业升级最强音。
稀土高新区,在九曲黄河水汇千流、纳百川的欢腾跳跃和润泽滋养下,正厚植生态优势,积蓄发展动能,紧紧围绕扎实做好“六稳”、全面落实 “六保”,全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这一目标要求,抢抓创新发展机遇,找准产业突破方向,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奋力打造创新、智慧、绿色、和谐的现代化实力新城。
◎招大引强升级产业 打足发展底气
近日,在包头市招商引资网络直播推介会暨重点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上,稀土高新区顺利完成了总投资156.35亿元的“红泥井百万千瓦清洁能源基地”、“1万吨民用电线电缆”、“德国国际高端组装生产线生产稀土永磁电机和电动工具”、“年产5000吨快淬磁粉产业化一期工程”等6个重点项目的签约,签约数量位居全市第一。
其中,备受瞩目的总投资140亿元的“红泥井百万千瓦清洁能源基地”项目,是稀土高新区与国电电力内蒙古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合作,依托国电电力在技术、资金、人才和管理方面的优势,携手共建规模容量为1000MW-2000MW的风光储一体化清洁能源示范项目,项目建成达产后年发电量可达72亿度,对推动高新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构建多元化能源生产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招商引资是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动力之源。今年以来,洪水般来势汹涌的疫情挡住了人们出行的脚步,却挡不住稀土高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为有效扭转经济发展放缓势头,稀土高新区着力在产业转型、招商引资上下功夫,围绕“招大引强”、“招新引优”,积极引导会员企业参与招商引资,千方百计为企业增资扩产创造条件、提供便利,努力形成企业招商与政府促进良性互动的招商引资新格局。
与此同时,稀土高新区统筹协调各招商责任部门业务工作,对所有现行优惠政策进行全面梳理,并与发达地区和周边地区进行对比,找出优势及差距,补短板强优势。认真研究长三角、京津冀等地区产业转移项目,与发达地区建立联系,努力谋划承接适应高新区发展的、经济效益好的投资项目。进一步健全完善招商引资考核考评机制,明确招商项目责任人和跟踪人,及时制定跟踪项目推进节点,确保引进项目尽快签约落地。
截至5月下旬,稀土高新区累计签约项目15个,跟踪洽谈项目87个,总投资约562亿元。项目主要包括稀土应用、有色金属、装备制造、大数据、城市综合体、文化旅游等产业。 稀土、铝铜、装备制造三大主导产业实现增加值26.34亿元。
◎项目为王强基固本 筑牢发展根基
走进稀土高新区威丰稀土电磁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机声轰鸣,设备高速运转。一批牌号120、宽度1180mm的硅钢卷正在流水线封装打包,并将于近日发往全国各地。
“这间4万多以及旁边近8万平方米的厂房,相继完成了总投资8亿元的10万吨高磁感冷轧取向硅钢项目建设,目前,该项目二期工程已经进入设备安装调试阶段,今年将全部建成投产,届时,企业将成为全国最大的取向硅钢生产民营企业。”企业总经理助理张力钧说。
目前,在稀土高新区还有总投资3亿元的新雨稀土年产3000吨高纯稀土合金、总投资3亿元的金山磁材年产5000吨高性能耐腐蚀钕铁硼电机磁钢、总投资1.3亿元的英思特稀磁 A系3C系列产品磁材生产基地等23个项目均已进入生产线主体厂房建设以及设备安装调试阶段,将于今年陆续竣工投产。
项目建设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是拉动投资的重要载体。今年,稀土高新区计划实施亿元以上重点项目80项,总投资470.73亿元,当年计划完成投资115.45亿元。其中,续建项目35项,占总数的44%;新建项目45项,占总数的56%;年底力争竣工40个项目以上。截至目前,重点项目开复工78项,开复工率达98%,预计7月初全部开复工。
稀土高新区超前谋划、科学预判、主动作为,按照“领导包联、分级负责、部门联动、阶梯推进”的总体要求,重点对投资亿元以上的促转型、补短板、利长远、带动强的重大项目,由党工委、管委会领导牵头,形成“一个项目、一位领导、一个部门、一个联络人、一套方案”的“五个一”推进机制,并将项目建设拉出时间表,每个项目哪个月份能开工,投资是多少,一个项目一个项目明确。
与此同时,稀土高新区加强项目监测调度,落实月调度、季分析、半年总结、年终考核制度和重大问题随时报告制度,切实解决项目推进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确保前期项目尽快落地具备开工条件、已建项目全面开工早日投产达效,形成“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建设一批、竣工投产一批”的良性循环。
◎科技支撑创新驱动 激活内生动力
日前,一场别开生面的“耐磨防腐涂层技术难题线上对接会”在稀土高新区如期召开,30余家企业和专家“云端”交流,共同研讨世界先进的耐磨防腐涂层制备技术及其应用领域,技术涉及超音速压缩空气燃料喷涂技术在耐磨防腐涂层应用、可取代传统镀铬工艺的HVAF闪钨涂层等。
组织科研院所采用视频会议的方式,成功举办优质稀土轴承钢冶炼技术难题等线上科技互动驿站活动,为企业和院所搭建起了云端对接平台;举办线上专利检索公益讲座,围绕如何查找技术或产品的相关专利、如何查找竞争对手的专利、如何开展专利分析三个方面,进行方法讲解、操作演示和案例分析……
今年以来,稀土高新区坚持优化管理流程,强化服务意识,减轻科研人员负担,通过开展线上科技驿站、推动企业研发信息化项目、线上培训会、推广大数据运用产品等有力举措,确保疫情防控期间科技创新计划任务有序实施,科技成果顺利转化。
今年,昊明稀土新电源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新款电容型镍氢动力电池实现小批量生产,该产品被誉为“长跑冠军”,可实现连续3个月在低温下持续充放电,具有安全、耐寒、快充、寿命长、环保、可回收六大特性。北方创业公司成功下线一款新型粉类物料罐式集装箱,首次将铁路货车成熟的粉类物料流化技术成功运用到罐式集装箱产品上,填补了内蒙古地区该类产品的空白。中科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和上海交大包头材料研究院两大科研院所累计追踪高技术成果60余项,建立中试示范线18条,产业化项目11个,为200余家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帮助企业向“价值链”上端攀升。
仅2019年,包头稀土高新区组织39家企业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自治区级评审,占全市57%;13家企业申报市级科技“小巨人”企业,占全市56%;17家企业申报市级创新引领型民营企业,占全市68%。稀土企业、科研单位参与起草国家和行业标准160项,占国家、行业标准总数的60%以上。
◎创新机制创优环境 提升发展温度
6月29日,位于稀土高新区机电园区、占地68亩的“内蒙古东宝大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年产5万吨绿色生态有机肥项目”建设如火如荼,项目主体厂房的基础圈梁工程正在实施,一座95米长,2.5米高的有机肥发酵池雏形初显。该项目生产的绿色有机肥是包头东宝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产业链延伸和明胶生产废料综合循环利用产品,主要用于高端经济作物,如猕猴桃、樱桃、芒果、火龙果等种植上,市场反馈良好。
该项目于今年4月底进行土地挂牌,5月20日签订土地成交确认书,6月5日正式拿到施工许可证,从被告知手续办理审批时限约60天,再到40天即完成审批,稀土高新区重点工业项目“拿地即开工”再创新速度,项目审批效率提升了80%。
内蒙古东宝大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姜宁告诉记者,时间就是效率,时间就是金钱,企业投资项目,最希望的就是筹备期和建设期越短越好,早日投产达效。政府部门全心全意为企业发展创造最优条件,无疑为项目加快建设投产提振了信心。
"作为内蒙古自治区3个“拿地即开工”改革试点地区之一,稀土高新区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聚焦企业发展,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契机,实施重点项目“拿地即开工”举措,有效解决了项目落地慢、时限长、环节多的“老大难”问题。
近年来,稀土高新区以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为发展目标,以基层、企业、群众“三方满意”为根本出发点,积极探索,创先争优,推出多项便民利民新举措,深入推进“一次办”改革,推行政务服务大厅“一窗受理”、关联事项“一链办理”、政务服务“一网通办”、贴心帮办“一次办结”、民生项目“全区通办”等工作,切实将“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的目标落到实处,让企业多用时间跑市场,少用功夫跑审批。
稀土高新区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包头市减免企业税费、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等各项惠企政策,积极与上级部门对接各类专项资金,近期组织40余户有资金需求的工业企业与中国银行包头分行开展银企对接会,组织7户企业与银行对接“助保金贷款”业务,拟贷款6500万元。继续夯实“助保金贷款”业务,开展银企对接会,对疫情期间出现经营困难的中小企业不断贷,确保企业流动资金充足。
为支撑企业这一经济发展主体,稀土高新区相继出台促进主导产业健康发展八条、科技创新20条、鼓励总部经济发展十条、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二十条等政策,用一系列“硬措施”营造营商环境“软实力”,着力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为企业生产经营激活有生力量。
在一系列有力措施的推动下,稀土高新区10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增加值增速8.3%,高于全市2.2个百分点。售电量实现53542.01万KWH,较去年增加6390.27万KWH,同比增长13.55%,增幅市五区排名第一,高于市五区平均增幅15.65%,工业经济发展势头强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