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工作室、传媒工作室、创业工作室、心理咨询工作室……当下,不同种类、内容各异、涉及生活各个领域的主题工作室遍布社会的各个角落,在促进经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同时,也越来越丰富着我们的生活。
在九原,有这样一类工作室,它们掌握着一个企业最尖端的硬核技术,关系着一个企业的生死存亡,推动着一个产业的发展壮大。这就是工业企业“创新工作室”。今年,九原区鑫达黄金、华美稀土、君诚管业、世星科技4 家企业的“创新工作室”成功获批包头市制造业企业示范创新工作室,成为推动九原区装备制造发展的排头兵企业,极大推动了九原区装备制造业迈向中高端。
最近,经过内蒙古世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创新工作室”连续不断的技术攻关,企业制造的第五代全截面板极熔焊焊接设备已经进入最后调试阶段。
这款设备是铝业用“结构型节能阳极钢爪”的制造设备,同每小时生产1件结构型节能阳极钢爪的第四代设备相比,第五代设备每小时可生产3件。不光生产效率提高了,生产成本也大幅下降,过去生产每吨阳极钢爪要400多元,而现在只需200多元。
目前,这是国内唯一的大型智能全截面板极熔焊焊接设备,已取得《一种新型节能阳极钢爪的制备方法》等16项国家级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填补了国内电解铝行业的一项空白。
“产品的优点是节能、降耗,在节电方面每吨铝能节约10元,跟铸造钢比的话每吨能节约10元,比如说以年产135万吨电解铝企业来算的话,就相当于每年为它节省1350万元。”内蒙古世星新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姜彦平说。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而创新则是推动制造业发展的首要利器。今年以来,九原区聚焦重点、聚力难点,不断突出智能制造,围绕产业链打造创新链,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集中突破一批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产业技术基础,着力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攻坚战,培育打造了一批制造业创新龙头企业。
这几天,内蒙古君诚兴业管道有限责任公司“创新工作室”自主研发的国内最新型大口径防腐管生产线项目一期已完成热试,具备生产能力。这一项目的研发,融合了双丝自动跟踪焊接技术、管内外同时喷涂技术和钢管消磁三项企业专利技术,口径之大,防腐品质之高,填补了西北地区空白。
“尤其是我们自主研发的金属管内外连续喷涂线及喷涂方法,能解决‘一次高效加热、单根螺旋焊管内外表面同时连续喷涂、多根螺旋焊管连续化自动喷涂’的业界难题。”内蒙古君诚兴业管道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夏双林兴奋地说。
作为高新技术企业,从2013年建厂以来,内蒙古君诚兴业管道有限公司依托自身专利技术优势,不断挖掘创新潜力,目前已经研发了42个专利技术,并且以每年研发5项专利产品的速度在递增。
“我们每年会把销售额的3.5%用在技术研发上,每年的研发投入都将近2000万元。企业的一半利润都来自科技创新,如果我们不搞创新,企业就不会实现稳定盈利。”夏双林说。
制造业是技术创新的主战场,而“创新工作室”就是撬动制造业不断升级的有力杠杆。九原区以产业为导向,突出企业主体,发挥人才关键,不断推动制造业在创新转型中做强做大。一方面鼓励各中小制造业企业建立“创新工作室”,充分发挥其创新研发作用,不断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建立科技企业培育库、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和壮大了一批创新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的高成长性科技企业。
在“创新”的催动下,九原区一个个中小型装备制造企业展现出了惊人能量。宜龙环保公司以自有知识产权为核心,不断提升完善加工工艺, 企业生产的ZGT 稀土防火保温材料在国内遥遥领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草原驼峰防水公司的高分子防水材料,成为内蒙古最大的防水材料生产基地,近 3 年产品市场占有率均保持在 70%以上。
九原区工信和科技局局长马学文表示,下一步,还要大力帮助企业争取更多创新扶持政策和财税、金融等政策,让更多有条件的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通过“创新工作室”,掌握更多关键核心技术,成长为行业领域的标杆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