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民带着孩子到采摘园采摘
“远村秋色如画,红树间疏黄”。秋日里的九原区,色彩丰厚浓郁,硕果累累的乡村田野透着丰收的喜悦。位于九原区哈业胡同镇的禾丰阳光农业科技合作社里,3栋大棚里的无花果正值采果期。
“去年产了4000斤,没等放在市场上卖呢,微信里就卖完了。”合作社总经理张永强说,“今年预计无花果产量在15000斤到20000斤左右,我们主要投放在永盛成、王府井等大型超市和一些精品水果连锁店。”
农产品“触网”,在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拓宽销售渠道的同时,也切实解决了为农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硬核”科技助农
2017年初,禾丰阳光农业科技合作社从中国农业大学引进美国波姬红及以色列108B种植无花果新品种,以绿色高效种植方式为研究手段开始在温室里试种。2018年,新品种种植大获成功,市场供不应求。2019年,合作社无花果种植规模扩大至9栋温室,成为包头市目前规模最大的绿色高效无花果种植基地。合作社正在申请国家植物新品种权证书,这将为今后建成自治区无花果研发示范基地创造知识产权基础。
从无到有的无花果种植技术,反映的是科技给九原农业带来的新变化和新希望。作为一个传统农牧业种养殖区,九原区坚持质量兴农兴牧,再加上科技这一“硬核”生产力,越来越多的农牧业企业开始摆脱传统、粗放的发展模式,走上“科技种养殖”的高质量现代农牧业新路子。
蔬果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使得火龙果、油桃、樱桃、无花果等特色蔬果逐步出现在规模化的种植园内。以“黑柳子”香瓜闻名的广恒农民专业合作社今年首次尝试了农业界大火的“物联网智慧农业”,不仅使温室实现了“只闻机械声,不见种田人”的目标,更让植物的生长状况达到最佳。依托全区4个种羊场,九原区农牧局畜牧改良站采取同期发情及人工授精技术,把国外进口种羊同本地羊进行杂交改良,使肉羊的改良率达到70%,羊的品质越来越高。包头市三湖河农民养鱼专业合作社通过不断引进鸭嘴鱼、鲌鱼、胭脂鱼等新品种抢占市场高地,并通过九原区农牧局的技术攻关,大规模提升了南方鱼种的成活率。
“农牧+旅游”混搭
现代农业的发展在带动其他产业发展时,有着明显的蝴蝶效应。以哈林格尔镇为例,曾经这里就是所谓的“荒郊野外”,经过当地党委政府的产业科学规划、精心实施,发展了反季节蔬菜为主的农业产业,如顺仓合作社,在不同的时节可以欣赏不同的景致,5月赏花、6月采摘,葡萄、无花果、油桃、石榴、梨枣这些水果陆续上市,如今的哈林格尔镇俨然是一个世外桃源。
的确,置身九原区你会感觉到,一处产业就是一处景观,每一个产业园都如同一座公园。近年来,九原区实施“旅游+特色农牧业”战略,充分利用全区沿山、沿河、沿交通干线独具特色的农牧业资源,大力发展休闲、采摘、观光于一体的都市农业和绿色蔬菜生产输出基地,让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劳作变体验、产品变礼品。
在哈林格尔镇三岔口村张永清家的老白头鱼餐馆,鱼香四溢,一盘盘鲜嫩的炖鱼肉端上桌,再配上鱼汤泡饭、黄油烙饼,一家人坐在一起叙叙家常,好不惬意!“现在的生意一年比一年好,今年一个礼拜平均能卖1000多斤鱼。现在来咱这的路修得还顺溜,游客玩完就能来我这吃饭啦!”张永清告诉记者。
将农家乐、牧家乐、渔家乐与农耕文化、乡村旅游融为一体,九原区积极推广休闲采摘、农牧渔家乐等休闲农业模式,增加农牧民收入。目前全区农家乐、牧家乐、渔家乐共153家,带动农牧民就业500余人,人均增收1.6万元。
“魅力九原醉阑珊,红枫伊醉梅力更”。现在的九原区,通过不断推进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构建起新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让乡村更有看头,农业更有奔头、农民更有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