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教育理论中心组学习

开展主题宣讲

主题党日活动

志愿服务暖人心

扶贫政策进基层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要牢牢把握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努力实现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干事创业敢担当、为民服务解难题、清正廉洁作表率的目标。
按照党中央、自治区党委、包头市委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安排部署,石拐区委把主题教育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牢牢扛在肩上,抓在手中。第一时间进行动员部署和推进落实,以更高的站位、更严的标准和更大的担当,周密部署,严密实施,全区主题教育扎实推进。
按照筑牢5个基础、坚持5个纳入、突出5个聚焦“3个5”工作法,将主题教育与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和本地区的重点工作深度融合,前期预热升温准备工作与启动开展主题教育紧密衔接,把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四项重点措施贯穿全过程,形成有序穿插、有机融合、有效促进的生动局面,凝聚起奋力谱写“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石拐篇章的磅礴力量。
学习教育 真学实做亮点纷呈
思想受洗礼使命再升华
9月18日,石拐区召开工作会议进行动员部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高起点开局。区委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和工作流程图,各地区、部门单位相应制定《实施方案》和《学习计划》,抓实政治理论学习教育,全区2218名党员全员参与,筑牢思想之基。
“理论学习有收获”,首先要在“学”上下功夫。
“这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和党性锻炼,进一步坚定了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让自己更加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
自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来,石拐区注重真学实做,自上而下多措并举推动学习教育,形成了亮点纷呈的局面。
“每天半小时”,组织党员干部职工利用上班前、下班后和午休时间等工作之余时段,静下心来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边学习边交流。在“几大班子工作群”微信群,由区委常委会联络组每日编辑学习内容,向县处级领导干部定时送学。书记讲党课、开办读书班、诵读红色家书、开展主题宣讲、组织主题教育巡讲、编印应知应会知识手册“口袋书”,充分利用学习强国APP、魅力喜桂图微信公众平台、“学习讲堂”微信群等新媒体阵地,推动学习教育全覆盖、无死角,形成你学我赶的学习氛围。
在强化学习教育的同时,更加注重学习成效的检验。组织党员干部职工线下参加主题教育应知应会知识闭卷考试,线上参加主题教育知识竞赛微信在线答题,推动理论学习真学真信真用。据统计,石拐区现有党员2218名,“学习强国”上活跃的人数却超过了2600人,参与度、平均分列全市各旗县区第一名,可见主题教育学习气氛之热烈已经感染了更多的人。
各地区、部门单位党组织根据各自实际工作,创新出了一系列学用结合的学习方式。区司法局编印了主题教育“随身听”有声书,一本巴掌大的小册子, 52个二维码,扫码便可以随时随地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等理论知识,收听观看红色家书、双语普法、晴杨普法微声音、“法治乌兰牧骑”文艺演出等音频视频。
五当召镇开展了“听老党员讲初心”系列活动,年轻党员围坐在老党员身边,听老党员回忆宣读入党誓词时的内心感受、革命工作故事和对党的深厚感情、对为人民服务的理解……老党员在讲的过程中实现了自我洗礼,年轻党员在听的过程中寻找到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根源所在。
石拐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张海说:“主题教育学习,要真正做到入心入脑入行,起到指导实践的作用,让党员干部思想政治受洗礼,进一步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调查研究 以上率下驻村蹲点
解决新问题练好基本功
“调查研究,是党员干部做好各项工作要掌握的基本功。石拐区开展主题教育绝不仅限于3个月的时间,而是要一以贯之,运用到每一项工作中。”张海说。
抱着铺盖、带着“干粮”到基层驻村蹲点,和基层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这对于石拐区的党员干部来说是常事。全区县级领导带头示范,除《石拐区领导干部深入基层驻村蹲点实施办法(试行)》规定动作外,几乎是一有时间就一头扎进基层开展调查研究解决问题。
在驻村蹲点的过程中,党员干部们发现,以往走马观花式的调研根本了解不到老百姓的真心话、真心事来,只有真正沉下去,坐到村民的炕头上,操着泥土味的乡音拉家常,才能了解到群众的真实需求和想法。与群众畅谈的,全都是跟他们息息相关的事情,包括主题教育“13+N”专项整治任务、“六个围绕”、“五个聚集”等16个方面,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围绕发展村集体经济、环境整治、基层组织建设、“三务”公开、基层信访矛盾化解、脱贫攻坚等重点工作,围绕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排查整治聚焦党的建设,“访民情、察民意、解民忧、聚民心”,实现了从“开门纳谏”到“上门请谏”。
调研过程中,石拐区各地区、部门单位结合实际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主题调研。五当召镇便根据本镇的实际情况,列出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调研课题,包括“干事创业讲担当,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村企共建带动新农村建设”“人大代表建议工作”“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的困难与建议”“村集体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思路”“基层人员工作状态”“就目前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在农村的必要性工作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及日后对农村产业发展的影响”等,分别由相关党员干部结合实际选题调研。
像五当召镇一样,石拐区各地区、部门单位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建立定人、定责、定点、定任务、定效果的调查研究制度,通过“访基层、解难题、送服务”等活动,推动调查研究落实落地,将调研成果形成调研报告,并召开调研成果交流会进行交流,确定调研成果解决的实际问题清单,切实推动问题解决。
截至目前,石拐区县级领导及科级干部累计开展蹲点调研200余次,征求意见建议472条,解决了农副产品销售难等60余件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
检视整改 “13+N”落细落准
实现人民美好生活向往
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石拐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学得行不行,我们自己说了不算。就是要让百姓评判,而且要边做边让大家评判。”这是石拐区所有党员干部的共识。学习也好、调研也好,石拐区将主题教育的成效都切实落在“初心”和“使命”上。
通过调研、检视,石拐区已检视问题31个,列出问题清单,建立了整改落实工作台账,明确了责任部门、完成时限和整改措施。同步安排开展专项整治工作,由区委办公室、区政府办公室、区纪委监委、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部、区委政法委分别牵头制定12个专项整治方案,研究确定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专项整治问题21个,切实把检视问题、整改落实与学习教育、调查研究同步推进。针对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问题,石拐区深入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实施“强化三级引领、发动四类重点人群积极参与、落实五个推进”的“345”工作法,对仅有的1个软弱涣散村基层党组织开展转化提升,完成11项整改任务,推进解决5个方面问题,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各部门单位也立足本职工作,落实落细涉及本单位工作职责“N”个方面的整治。区人民法院受理并完成首例跨域立案案件,应用“跨域立案”系统成功办理一起涉及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纠纷的跨域立案案件,以司法服务的具体行动践行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神圣职责;区司法局深入群众征求意见9大类76条,综合确定了弱势群体和农民工法律援助申请困难和居住偏远的村民法律需求难以满足两个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分别制定了专项问题整改方案,为农民工特别是外来务工人员欠薪案件畅通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免除经济情况证明;实行“一村一社区一法律顾问”,全区嘎查村、社区法律服务覆盖率达到100%,城乡居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五当召镇新曙光村立足村情实际,先后召开60多次村民会议,从入户调查摸底着手,展开清产核资、成员分类确认、资产量化和股权设置等工作,成立了首个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迈出了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质性的一步。
驻村蹲点党员干部遇见问题随时解决,缸房地村下水管道漏水,蹲点干部现场办公联系相关部门及时修理;新曙光村一对村民夫妻卖秋菜的路上遭遇车祸,蹲点干部当起了“卖菜农”,想方设法帮助销售蔬菜……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石拐区坚持领导带头以上率下,广大党员干部用实际行动深化对党的初心使命的认识,着力把初心使命变成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气神和埋头苦干、真抓实干的自觉行动,始终聚焦问题做到精准发力,主动回应关切做到为民服务,坚持严字当头做到从严从实,让思想再洗礼、初心再觉醒、使命再升华、忠诚再淬炼,确保主题教育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为地区改革发展稳定凝聚起强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