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今年以来,市金融办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协同金融主管部门引导辖内金融机构聚焦重点区域、重点领域和重点企业,从扩增量、稳存量两方面发力,以适度的信贷增长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更好地稳住经济大盘。截至4月末,全市辖区内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857.79亿元,较年初增加157.76亿元,同比增长13.57%。
常态化开展多层次融资对接。全市加强政银保担业务合作,强化政银企协同互动,组织召开政金企对接会7次,不断提高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积极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按月调度银行支持全市重大项目建设情况,组织金融机构与100个重大项目进行了深度对接,累计授信168.92亿元,已投放金额54.62亿元,为全市重大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力的金融保障。
加大对受疫情影响企业纾困力度。今年以来,市金融办梳理各金融机构信贷产品308款、疫情防控期间助企惠企政策102条,摸排有融资需求企业80户,资金缺口12.81亿元,及时部署开展线上线下“一对一”对接,累计为5家企业提供贷款7663.46万元,已投放资金3163.46万元,为企业渡过难关、稳定发展提供精准金融支持。同时,推动中小微企业融资增量扩面,引导支持金融机构加大中小微企业首贷、续贷、信用贷款投放力度,截至4月末全市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665.43亿元,同比增长16.25%,信贷供给总量稳步增长。
我市还制定了《包头市金融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展和促进消费增长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发挥金融之力保市场主体、促消费增长。会同市工商联共同成立了民营企业金融专业服务团,
为民营企业提供优质专业的金融服务。支持蒙商银行高质量发展,制定《包头市支持蒙商银行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努力将蒙商银行打造成为包头本地的“金融名片”、产业民生的“金融平台”、向北开放的“金融门户”,使其更好地服务地区发展。
聚力重点领域,我市不断加大乡村振兴金融保障力度,积极优化涉农金融服务,按月进行脱贫小额信贷数据会审,截至4月末脱贫小额信贷余额3371.02万元,贷款户数953户;推动12家金融机构开办活体牲畜抵质押贷款业务,贷款余额4.12亿元;推动金融机构发放银行业普惠型涉农贷款,贷款余额111.46亿元,较年初增加3.91亿元,贷款增速3.63%;推动包头农牧业融资担保公司强化银担协作,在保责任余额2712万元。东河、青山等6个地区开展“两权”抵押贷款业务,贷款余额10.28亿元,农户承贷主体占98%。
助力双碳目标,我市全力提升碳达峰碳中和金融服务水平,引导推动金融机构落实好《包头市绿色金融支持碳达峰碳中和行动实施方案》,兴业银行包头分行首创“绿税贷”产品,为一固废回收企业成功发放1500万元信用贷款,提升了企业信用贷款可得性。市金融办还会同人行指导蒙商银行、包头南郊联社开展绿色信贷业务,提升绿色金融服务水平,全市绿色贷款余额总体呈增长态势。
此外,市金融办还着力推动企业上市,主动帮助企业协调解决上市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协调相关盟市、旗县区做好合规性证明代办服务,积极举办线上专题培训,提高企业资本市场融资能力。推动天和磁材完成上市审核首轮问询,推动英思特稀磁完善企业内控和财务管理,北辰饲料新三板挂牌申请已获股转系统受理,骑士乳业新三板转板北交所进程也进一步加快。组织中信、国融等证券机构深入新力纺织、天石稀土等12家企业走访调研,引导科锐微磁、江馨微电机等8家上市后备企业积极对接券商等机构,加快资本市场融资步伐。辖内企业累计实现直接融资15.15亿元,企业运用资本能力进一步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