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市民委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全面准确把握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民族地区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提升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水平,推动新时代全市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1.加强和完善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召开市委民族工作会议,制定出台了《关于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包头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实施方案》。
2.树立典型、激励先进,深化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培育打造全国、全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呼铁局包头客运段被命名为第九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东河区、土右旗、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有限公司、东河区财神庙街道办事处吕祖庙社区、市府东路办事处阿尔丁1#社区、青福镇万郡社区、九原区供电局、固阳县蒙古族学校8家单位(地区)被命名为第七批全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包头市蒙古族学校被确定为全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进校园”试点学校。
3.实施规划引领。主持编制了《包头市“十四五”时期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规划》《包头市“十四五”时期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规划》。
4.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率先与宁夏银川市和周边6个盟市签订《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跨区域联动协作协议》,此项工作走在自治区前列。
5.坚持与时俱进,更好保障各民族群众合法权益。废止了《包头市社会市面蒙汉两种文字并用管理条例》《包头市民族教育条例》,修正了《包头市清真食品管理条例》。
6.创新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开展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红石榴家园”培育命名活动,打造30个社区“红石榴家园”,组织2次全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互观互学”活动,此项工作是自治区首创。
7.征集并发布“包头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logo”。开展“包头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logo”征集活动,3个月网上点击量达60万次。
8.草原“红色蒙古包”建设,打通边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最后一公里。在巴音敖包苏木、巴音花镇、满都拉镇、查干哈达边境派出所、达尔罕苏木建设了5个“红色蒙古包”,加上之前已建成的30个,让生活在草原深处、边境线上的各族群众能够真切体会到党和政府的惦念,引导各族群众共同构建起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的坚固思想长城。
9.深入研究全面完整准确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法律法规理论相关课题。在包头师范学院成立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心”,在内蒙古科技大学成立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
10.在全市民委系统开展为期三个月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并承办全区民委系统主题教育现场交流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