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十一届八次全委会提出,加快创新发展,提高发展质量效益,必须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激发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强大动力。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十三五”时期我市发展的战略定位。其中第一项区域定位就是建成区域性创新创业中心。
建立区域性创新创业中心优势明显
“经济社会的发展没有创新创业肯定是不行的。没有创新,经济社会就谈不上发展。当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又会更加注重创新,从而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包头稀土研究院技术专家黄焦宏认为,当前提出建立区域性创新创业中心恰逢其时。
“我们有三个重要的优势。其一就是我市的科研院所、高校的科研力量相对比较强。很多科研院所曾经是中央级的,内蒙古科技大学过去也是属于当时的冶金部的。其二,我市有不少企业,像包钢、北奔、北重等企业科研力量也很强。另外就是包头这些年比较开放,积极走出去引进来。尤其是产学研合作方面,我市与中科院、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国内知名院校都有深入合作。”黄焦宏说。
2015年,我市全社会科学研究与实验发展(R&D)经费投入预计达到55亿元,占全市GDP的1.48%。全市高新技术企业产值预计达到1050亿元,较上年增长11.7%。全年专利申请量达到2341件,超额完成“十二五”规划确定的目标,较上年增长34%。在产学研合作方面,我市近年来进一步加强我市与中科院、清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国内院校的产学研合作,积极开展院士工作站的培育和认定工作。2015年新增3家自治区级院士工作站,累计建立15家院士工作站,占自治区总数五分之一。充分发挥自治区级、市级院士工作站科技创新和人才引领作用,组织实施15项产学研合作项目,取得显著进展。
2015年,中科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和上海交大包头新材料研究院挂牌成立。中科院已组建包头中科稀土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包头中科拓又达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等4家产业化公司,完成了磁性材料表面保护技术、新型稀土着色剂、稀土脱硫脱硝催化材料技术、垂直轴风机等多项成果落地转化。
创新企业助力创新创业中心建设
杨芙蓉是内蒙古北方重型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芙蓉认为,创新是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转型升级的关键。这种创新不仅仅是科技创新,还包括商业模式创新、管理创新。其中科技创新尤为重要。要加强基础研究,加强基础制造的能力。杨芙蓉介绍,近几年北方股份注重专业化经营发展,深耕细作,在科技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管理创新等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以质量第一、规模第二的发展模式,在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反而竞争能力是上升的。
“受整体工程机械行业下滑的影响,我们的营业收入确实是在下降,但北方股份一直坚持走科技创新的路,公司在行业的地位反而是在上升的。连续三年,北方股份都入住世界工程机械行业前50强,在国内市场、国际市场的占有率都是上升的。”杨芙蓉说。
2015年,一机集团“特种车辆及其传动系统智能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包头稀土院“白云鄂博稀土资源研究与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获批,实现了自治区国家重点实验室零的突破。北方重工集团与清华大学合作完成的“3.6万吨垂直挤压机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获得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是自治区唯一获奖项目。
2015年,围绕钢铁、装备制造、稀土等优势特色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我市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20项。其中,包钢集团与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内科大等合作研发的包钢稀土轨产品生命周期评价(LCA)研究项目掌握稀土轨生产流程中各工序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的潜力点和改进潜能,将形成全球首个稀土轨领域的LCA绿色评价系统。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土壤肥沃
包头市宝飞科技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万恒对区域性创新创业的建设有自己的看法。“创新是民族精神,是经济社会发展始终应该具备的理念。创业是重要的一个选择。我们现在鼓励创业,就像人们常说的‘人应该有梦想的,万一实现了呢?’年轻人一生不创业会留下很多的遗憾,但是创业不能蒙起头来搞创业。它不是一个结果,而是一个过程,涉及到方方面面。比如团队的领导、商业模式等等。创业应该既是冲动的,同时也应该是理性的,缺一不可。”内蒙古科技大学思政专业大三学生小崔虽然还没毕业,但已经开始筹划创业的事了。“我家乡是海南的,老家那有很多热带的水果。我就想是否能够搭建一个平台,让人们在包头也能够吃到新鲜的热带水果。”小崔告诉记者,现在就业形势比较严峻,自己创业也是一条值得尝试的道路。
近年来,我市落实国家、自治区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相关政策,积极发展众创空间,取得一定的成果。2015年,出台了《包头市众创空间试点基地认定管理办法(试行)》,培育建成包头北大科技园众创基地、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众创空间基地、稀土高新区科技创业服务中心众创空间、包头市青年创业园、包头师范学院大学生创业园等6家众创空间,入驻企业410家。推荐4家众创空间列入自治区试点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