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时期,东河区坚定信心,坚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以创新发展引领活力东河建设,让创新创造的活力持续迸发,激发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推进产业创新。加快工业新型化,推进冶金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换代,全力推动包铝新110万吨合金铝和配套机组以及铝轮毂、铝型材等铝精深加工项目群建设,大力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铝就地转化率和利用率,延伸和拓宽铝产业链,培育和发展煤电铝循环产业链、铝后深加工产业链、铝基复合新材料产业链,打造千亿元国家生态工业铝业示范基地。以巴彦塔拉大街老工业区搬迁改造为契机,大力推动纺织、食品、机械等传统工业改造升级,引导其入园发展,培育工业发展新的增长点。提档升级交通运输、物流等传统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深入挖掘东河区历史文化资源优势,重视北梁、召梁片区古民居、历史文化名街等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加强东河剪纸、面塑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支持民营和小微文化企业发展,打造、保护、推广和宣传本土文化品牌。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全力打造区域性蔬菜种植基地、绿色农产品配送基地和都市休闲农业观光基地。
推进金融创新。东河区鼓励产融结合,多角度、全方位保障各类资金需求。下大力气拓展财源,全力保持财政平稳运行。加快区属国有企业整合,吸纳一批实战经验丰富的高端金融人才,对全区国有资产进行优化重组,着力打造复兴、棚改、城投三大区级投融资平台,主动引入各类产业基金和股权投资基金,推广PPP模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市棚户区改造、异地扶贫搬迁、基础设施、水利、生态建设等项目。
推进发展机制创新。东河区以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优化政府保障公共服务、促进公平竞争、推动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加快推进产城融合、投融资、土地要素、民生保障、城市治理等重点领域改革,着力构建城市健康发展机制,打造功能完善、特色鲜明、布局合理、治理完善、吸纳力强的新型城市。加快推进自治区突出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综合配套改革示范区建设,重点加快搭建非公经济投融资平台;搭建非公经济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创业指导、人才培训、信息咨询、市场开拓等服务;搭建非公经济信息平台,加强市场监督、税务、人社等部门的数据整合,建立非公经济监测数据库,实时把握非公经济发展动态。
推进信息化创新。东河区大力搭建“互联网+”开放共享平台,鼓励政府和社会开放信息资源,推进互联网在经济社会民生各领域广泛应用。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建立区域性再生资源、区域性债权产权、“老包头批发网”、农村电商等大型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建设,扩大营销渠道。紧跟“工业4.0”智能化浪潮,促进工业智能制造,鼓励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同时,推进科技创新,加快产学研合作步伐,提升科技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力。